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思佳客·其五》
《思佳客·其五》全文
宋 / 陈允平   形式: 词  词牌: 鹧鸪天

曾约双琼品凤箫。玉台光映玉娇娆

银花烛冷飞罗暗,宝悄香融曲篆销。

帘影乱,漏声迢。佩云清入楚天遥。

题红未托相思约,明月空归第五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楚天(chǔ tiān)的意思:指楚国的天子,也泛指君主或统治者。

第五(dì wǔ)的意思:指排在第五位的人或物。

凤箫(fèng xiāo)的意思:比喻音乐高雅动人,能够使人心灵得到满足的美妙声音。

归第(guī dì)的意思:指回到原来的位置、地位或职位上。

娇娆(jiāo ráo)的意思:形容女子姿态美丽动人,柔美婉转。

漏声(lòu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泄露出去,不能保守秘密或隐瞒真相。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台光(tái guāng)的意思:指明亮的灯光,也用来形容光明、明亮的前途或希望。

题红(tí hóng)的意思:指揭露、揭发某人的隐私或不可告人的事情。

相思(xiāng sī)的意思:相互思念、思念对方的心情。

银花(yín huā)的意思:指冬天里飘落的雪花。

玉台(yù tái)的意思:指官职高升、地位显贵。

玉娇(yù jiāo)的意思:形容女子美貌娇媚,且具有高贵的气质。

鉴赏

这首宋词《思佳客·其五》是陈允平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幽静而深情的画面。首句“曾约双琼品凤箫”展现了主人公与佳人曾经共度的美好时光,品箫声悠扬,寓意着两人的亲密无间。接下来,“玉台光映玉娇娆”描绘了女子如玉般的容颜在烛光下更显娇媚。

“银花烛冷飞罗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清的氛围,暗示着夜晚的寂静和情感的微妙变化。“宝悄香融曲篆销”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香烟袅袅,乐曲渐消,气氛愈发深沉。

“帘影乱,漏声迢”通过帘影摇曳和漏壶滴水声,表现时间的流逝和主人公内心的纷扰。“佩云清入楚天遥”借女子的佩饰飘渺如云,表达了对远方佳人的思念,以及距离带来的遥远感。

最后两句“题红未托相思约,明月空归第五桥”,“题红”象征着未能传达的情书,表达了主人公无法传递相思之情的遗憾,而“明月空归第五桥”则以月夜照耀下的第五桥作为背景,寄托了主人公孤独的期待和无尽的相思。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通过细节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

作者介绍
陈允平

陈允平
朝代:宋   字:君衡   号:西麓   籍贯: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   生辰:1215-1220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卒年俱不确定,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猜你喜欢

送汝成工部还留都

曳履方陪阊阖班,劳歌更拟及秋还。

乾坤岁计安危里,伯仲天涯去住间。

明月雁声连蓟苑,寒云旌色满钟山。

停舟借问鸣珂宅,樽酒黄花未破颜。

(0)

拟访故兵曹段文贵不遂寄此

闻君易水畔,日夕理蒿莱。

自枉踰垣避,虚惭访棹回。

十年追握手,一别滞衔杯。

咄咄书能薄,乌乌听莫哀。

罢官吾党事,多难世人才。

倘问黄金力,犹填郭隗台。

(0)

闻台抨不行有感·其一

纵令宽谪籍,岂敢问朝班。

雨雪人回首,春风自掩关。

穷途出处外,垂老是非间。

爱此浮云色,翛然逝不还。

(0)

武林遇李太仆归省有赠·其一

车从都何甚,风尘意不关。

文宁狗监贵,官是马曹閒。

薄有莼鲈兴,那因桂玉还。

青门四明客,早晚向仙班。

(0)

余携大名魏生至顺德复得二赵生论文日久酒间有赠

二赵俱赵产,魏生复魏人。

已欣照乘色,重以连城珍。

再刖恒泣楚,完归翻过秦。

沾沾余自得,不作暗投论。

(0)

与故关张将军谈旧事有感

太息时才老,殷忧战地深。

毋谈旧开府,吾听忽沾襟。

卖剑中年事,伤弓此日心。

唯应解严后,归钓五湖阴。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