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住西峰半,寻常欲下难。
石多桐屐齾,香甚药花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居住在西峰的一种寂寞与向往之情。开篇“独住西峰半,寻常欲下难”表达了诗人对山下的世界的渴望,但又因某些原因而不能轻易下山,这种矛盾的心境充满了无奈。
接着,“石多桐屐齾,香甚药花乾”则是对周围自然环境的一种描写。这里的“石”、“桐屐齾”和“药花”都给人一种荒凉而又自在的感觉。“石多”可能暗示着山中崎岖不平,“桐屐齾”则是一种常见于中国古诗中的意象,形容树木之间的空隙,而“香甚”表明即便是在这种偏僻之地,也有花开散发着阵阵清香。“药花乾”可能是指某种药用价值的干燥花朵,这里的“乾”字也许暗示了一种时间的流逝和物象的变化。
诗人随后写道:“荏苒新莺老,穷通亦自宽。”这里的“荏苒”形容草木丛生,“新莺老”则可能是指时光在自然界中悄然流逝,即便是在这种孤寂之地,也能感受到生命力的循环和时间的无情。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得失变化,诗人选择了自我宽慰。
最后,“髯参与短簿,始为一吟看。”这里“髯”可能是指古代文人的长须,而“参与”则是一种书写的姿态。“短簿”则可能是指一种简陋的笔记本。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开始记录下这份寂寞和思考,通过吟咏来消解心中的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生活的诗人情操。
俊域当年仰下风,天涯今日一樽同。
高文落笔妙天下,清论挥犀服坐中。
江上挂帆明月峡,云间谒帝紫微宫。
山城寂寞少嘉客,喜见琼枝慰病翁。
黑风夜撼天柱折,万里飞尘九溟竭。
谁欲扶之两腕绝,英泪浪浪满襟血。
龙庭戈鋋烂如雪,孤臣生死早已决。
纲常万古悬日月,百年身世轻一发。
苦寒尚握苏武节,垂尽犹存杲卿舌。
膝不可下头可截,白日不照吾忠切。
哀鸿上诉天欲裂,一编千载虹光发。
书生倚剑歌激烈,万壑松声助幽咽。
世间泪洒儿女别,大丈夫心一寸铁。
我怀两山翁,夙抱经济略。
曾驱部使车,所至问民瘼。
昆阳斗大州,渔吏久竭泽。
三尺行风霆,四知厉冰檗。
公馀接寒士,促膝谈礼乐。
以我独闭门,前茅访林壑。
当途尽挟贵,此道可敦薄。
浮云于我如,霖雨用汝作。
如何岁龙蛇,斯人竟冥漠。
平生诗万篇,耿耿志谁托。
颇闻仲氏贤,风骨似其伯。
尔来一披雾,月梁慰离索。
纷纷鸡鹜中,夭矫见孤鹤。
阳秋皮里鉴,太素指下脉。
犹有刀圭功,可敌廊庙爵。
四百有四病,如禽应弦落。
真病在人心,问君有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