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安眠(ān mián)的意思:安静地入睡,平静地睡觉。
鳌山(áo shā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高大、雄伟。
白日(bái rì)的意思:指白天、日间。也可用来形容事情明摆着的、显而易见的。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不借(bù jiè)的意思:拒绝借出或借用
惨澹(cǎn dàn)的意思:形容景色或气氛黯淡、凄凉。
东林(dōng lín)的意思:指东晋时期桓温、桓玄父子的势力范围,后来泛指权贵集团。
霏微(fēi wēi)的意思:形容气象或事物微弱、稀疏。
风光(fēng guāng)的意思:指美丽的景色或者优美的环境。也指某人在社会上享有的声望和地位。
复生(fù shē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经历死亡或消亡后重新活过来,重获生命或复苏。
高峰(gāo fēng)的意思:高峰指的是山峰的顶端,也引申为事物的巅峰或顶点。
火树(huǒ shù)的意思:指烈火熊熊燃烧的大树,比喻壮丽的景象或热情高涨的氛围。
寂寞(jì mò)的意思:形容孤独、冷清,没有人陪伴或交流。
兰麝(lán shè)的意思:形容人品德高尚,言行慎重。
清香(qīng xiāng)的意思:指香气纯净、芳香宜人。
倾泻(qīng xiè)的意思:形容水流、雨点等大量连续地涌出。
倾城(qīng chéng)的意思:形容女子容貌极美,美得令人心动。
向来(xiàng lái)的意思:一直以来,从来就是这样
元夜(yuán yè)的意思:元夜指的是农历正月十五的夜晚。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上元节早晨雨后初晴的景象,以及诗人对这一景象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人的内心情感的交织。
首句“向来雨乍晴”,简洁地描述了天气的变化,从雨转为晴朗,为整幅画面铺垫了基调。接着,“咸欣得元夜”表达了人们对节日的喜悦之情,元夜即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欢聚一堂,共度佳节。
“火树倾城作,鳌山待月卸”两句,通过“火树”和“鳌山”的形象,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盛况。火树指的是装饰着灯火的城市,而鳌山则是指堆砌成山状的灯饰,等待月亮升起时展示其美丽。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繁华,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然而,好景不长,“岂意寒复生,霏微欲倾泻”两句转折,描述了天气突然变冷,雾气弥漫,仿佛要倾盆而下的情景。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也暗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
“烟云蔽白日,风光乃不借”进一步强调了天气变化对景色的影响,云雾遮挡了阳光,使得美景不再显现。这里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不可控性,也寓意了人生中的美好时光往往短暂,需要珍惜。
最后,“惨澹南高峰,寂寞东林社”两句,通过对比南高峰的阴沉与东林社的孤独,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南高峰可能象征着外界的变幻无常,而东林社则可能是诗人内心深处的避风港,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思考。
“不如且安眠,清香浸兰麝”则是诗人在面对外界变化与内心矛盾后的选择,建议自己暂时放下烦恼,寻求内心的平静。这里的“清香浸兰麝”可能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或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上元节早晨从晴转雨的自然景观,以及由此引发的诗人对时间、变化、美好与孤独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