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宫怨·其二》
《宫怨·其二》全文
明 / 徐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阿娇(ā jiāo)的意思:形容女子娇柔美丽。

白首(bái shǒu)的意思:指头发变白,代表年老。形容忧虑、思念等情感所累积的结果。

飞霜(fēi shuāng)的意思:指寒冷的天气,霜降时节,霜花飘落。

桂殿(guì diàn)的意思:指位于高位、地位尊贵的殿堂。

金屋(jīn wū)的意思:比喻富贵豪华的宫殿。

脉脉(mò mò)的意思:形容目光柔和而深情。

千金(qiān jīn)的意思:千金指的是千两黄金,引申为财富、财产。

深宫(shēn gōng)的意思:指宫殿深远而隐秘,也可比喻权力中心的内部。

文君(wén jūn)的意思:指善于文学、才艺出众的女子。

相如(xiàng rú)的意思:相貌酷似,如出一辙。

阿娇金屋(ā jiāo jīn wū)的意思:形容女子被困在豪华的金屋之中,无法自拔。

鉴赏

这首诗《宫怨(其二)》由明代诗人徐媛所作,通过对深宫中的凄凉景象和人物内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宫廷生活的复杂与悲哀。

首句“脉脉深宫桂殿凉”,以“脉脉”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哀婉的情感氛围,紧接着点明地点为“深宫桂殿”,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是皇宫之中,而“凉”字则暗示了环境的清冷与主人公心境的孤寂。桂殿,通常指宫殿中装饰有桂花图案或种植有桂花树的建筑,此处用以增添几分雅致,但“凉”字的运用,却让这份雅致中透出一丝寒意,预示着接下来将要展开的故事并非寻常。

第二句“阿娇金屋夜飞霜”,借用了汉武帝宠妃陈阿娇的典故,以“金屋”形容皇宫的奢华与尊贵,同时暗喻主人公可能曾拥有过一段辉煌的时光。然而,“夜飞霜”三字,将时间定格在夜晚,以“霜”象征寒冷与寂寞,暗示主人公如今的处境已大不如前,甚至可能经历了某种变故,使得原本温暖的金屋也变得寒冷起来。

后两句“千金莫买相如赋,白首文君怨已长”,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引用的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通过“千金莫买相如赋”表达了即使拥有再多财富也无法买到真正的爱情或情感寄托的感慨。而“白首文君怨已长”则是对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怨的直接抒发,暗示她可能已经年老,且因种种原因而感到深深的遗憾与不满。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深刻揭示了宫廷生活背后的悲凉与无奈,以及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从繁华到落寞,从青春到白头,诗中蕴含的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更是对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与命运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徐媛
朝代:明

(1560—1620)苏州府长洲人,字小淑。副使范允临妻。工书画,好吟咏。与寒山陆卿子相倡和,吴中士大夫交口誉之,称吴门二大家。有《络纬吟》。
猜你喜欢

琐窗寒.旅窗孤寂,雨意垂垂,买舟西渡未能.也。赋此为钱塘故人韩竹闲问

乱雨敲春,深烟带晚,水窗慵凭。

空帘谩卷,数日更无花影。

怕依然、旧时燕归,定应未识江南冷。

最怜他、树底蔫红,不语背人吹尽。清润。通幽径。

待移灯剪韭,试香温鼎。分明醉里,过了几番风信。

想竹间、高阁半开,小车未来犹自等。

傍新晴、隔柳呼船,待教潮信稳。

(0)

浣溪沙·其二

半面妆凝镜里春。同心带舞掌中身。

因沾弱水褪精神。

冷艳喜寻梅共笑,枯香羞与佩同纫。

湘皋犹有未归人。

(0)

江城子.为满春泽赋横空楼

下临无地手扪天。上云烟。俯山川。

栖止危巢,不隔道林禅。

坐处清高风雨隔,全万境,一壶悬。

我来直欲挟飞仙。海为田。是何年。

如此江声,啸咏白鸥前。

老树无根云懵懂,凭寄语、米家船。

(0)

斗婵娟/霜叶飞.春感

旧家池沼。寻芳处、从教飞燕频绕。

一湾柳护水房春,看镜鸾窥晓。晕宿酒、双蛾淡扫。

罗襦飘带腰围小。尽醉方归去,又暗约明朝斗草。

谁解先到。

心绪乱若晴丝,那回游处,坠红争恋残照。

近来心事渐无多,尚被莺声恼。便白发、如今纵少。

情怀不似前时好。

谩伫立、东风外,愁极还醒,背花一笑。

(0)

小重山.赋云屋

清气飞来望似空。数椽何用草,膝堪容。

卷将一片当帘栊。难持赠,只在此山中。

鱼影倦随风。无心成雨意,又西东。

都缘窗户自玲珑。江枫外,不隔夜深钟。

(0)

登黄鹤楼

重重轩槛与云平,一度登临万想生。

黄鹤信稀烟树老,碧云魂乱晚风清。

何年紫陌红尘息,终日空江白浪声。

莫道安邦是高致,此身终约到蓬瀛。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