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江湖(jiāng hú)的意思:指社会上的浮动人员、游离人士,也指江湖中的各种事物和活动。
来日(lái rì)的意思:将来的某一天,未来的日子
三十(sān shí)的意思:指男子到了三十岁时,应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立足之地。
圣迹(shèng jì)的意思:指神明留下的痕迹或神灵的足迹,也可指圣贤的遗迹。
耆献(qí xiàn)的意思:形容年老而仍然有所贡献。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外吏(wài lì)的意思:指外地担任地方官员的人,也用来形容外地人在异乡的身份地位。
无多(wú duō)的意思:没有多余的,没有剩余的
秀才(xiù cái)的意思:指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人。
野老(yě lǎo)的意思:指智慧、经验丰富的老人。
作秀(zuò xiù)的意思:指为了表现自己而故意做出一些不真实或夸大的行为或表演。
作外(zuò wài)的意思:指在某种情况下不受限制地表现自己的才能或本领。
-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桓所作的自挽联,充满了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与对著作成就的自豪。通过“作秀才十年,作外吏十年,作江湖野老三十年”这一句,诗人回顾了自己从读书人到官场人士再到隐居山林的生涯,展现了人生的丰富与复杂。每一段生活阶段都伴随了时间的流逝,十年的积累,三十年的沉淀,构成了他独特的人生轨迹。
接着,“来日无多,于愿已足”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清醒认识和对当前生活的满足感。在生命的余晖中,他意识到时间有限,但内心的愿望已经得到满足,这既是对过往努力的认可,也是对当下状态的满意。
“刻圣迹百卷,刻自著百卷,刻耆献类征七百卷”则展示了诗人作为学者的成就。他不仅记录了圣贤的事迹,还留下了自己撰写的著作,更整理了一部庞大的资料汇编《耆献类征》。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他学术贡献的三大支柱,体现了他对知识传承和学术研究的执着追求。
最后,“几生修到,其书满家”表达了对这些成就的感慨。诗人认为这样的学术成果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而是经过了几世的努力和修行才能实现。同时,他自豪地表示,他的书籍已经布满了整个家,这不仅是物质上的丰富,更是精神财富的累积。
整体来看,这首自挽联不仅是一份对个人生平的总结,也是一次对学术追求和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知识的热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