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王才臣再病二首·其二》
《和王才臣再病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

诗瘦知春瘦,时乖抑命乖。

病过三日雨,门掩半扉柴。

不面何曾久,于心便有怀

端能暮出否,溪水减南涯。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三日(sān rì)的意思:指短时间内,只有三天的时间。

时乖(shí guāi)的意思:形容时机不合适或时势不顺利。

溪水(xī shuǐ)的意思:指小溪流水,比喻事物的起初或基础。

有怀(yǒu huái)的意思:有怀指心怀某种情感或怀念某人或某事。

翻译
身体消瘦如同春天的消瘦,时运不顺仿佛命运也坎坷。
病愈后恰好连续三天下雨,院门半掩着,柴扉紧闭。
未曾长久地面对面交谈,心中却常常怀念。
傍晚能出门吗?我希望能去溪边,那里的水位已减退到南边的河岸了。
注释
诗瘦:形容人瘦弱。
春瘦:春天的生机逐渐消退。
时乖:时运不佳。
命乖:命运多舛。
病过:病愈之后。
三日雨:连续三天下雨。
门掩:关门。
柴:柴扉,简陋的木门。
不面:未曾见面。
何曾:曾经。
怀:怀念。
暮出:傍晚出门。
溪水:小溪的水。
减:减少。
南涯:南边的河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名为《和王才臣再病二首(其二)》。诗中通过对春天气候变化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自身孤独感受。

首句“瘦知春瘦”是指春天到了,但由于身体不适而无法尽情享受春光。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瘦”常用来形容物态的微弱或人的体态消瘦,这里则巧妙地借此字表达诗人对春天气候变化的感知。

“时乖抑命乖”表明时间不饶人,而命运又多坎坷,充满了无奈和悲凉。这里,“乖”字暗示着一种与常理相悖的状态,既可以指自然界的反常,也可以是个人遭遇的不顺。

接下来的“病过三日雨,门掩半扉柴”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因为长时间卧病在床,而外面的世界却变化莫测。三天连续的雨水,使得屋内更加阴冷,而门半掩、柴火燃烧的情景,更增添了一种萧瑟感。

“不面何曾久,于心便有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即使没有见面,也会在心里默默关怀。这里,“不面”意味着长时间未能相见,而“于心便有怀”则是内心的真切感受。

末句“端能暮出否,溪水减南涯”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外界自然景观的好奇和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的一种不确定性。这里,“端能暮出否”询问自己是否能够在傍晚时分走出家门,而“溪水减南涯”则是对周遭环境变化的观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和个人感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和深沉思念。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杏花天·其二赋昭君

汉宫乍出慵梳掠。关月冷、玉沙飞幕。

龙香拨重春葱弱。一曲哀弦谩托。

君恩厚、空怜命薄。青冢远、几番花落。

丹青自是难描摸。不是当时画错。

(0)

江城子.赋玉盘盂芍药寄意

玉肌多病怯残春。瘦棱棱。睡腾腾。

清楚衣裳,不受一尘侵。

香冷翠屏春意靓,明月淡、晓风轻。

楼中燕子梦中云。似多情。似无情。

酒醒歌阑,谁为唤真真。

尽日琐窗人不到,莺意懒,蝶愁深。

(0)

谩成·其二

河声连底卷黄沙,回首方惊去国赊。

唯有客情无尽处,暗随春水涨桃花。

(0)

寄题谢昌国尚书桂山堂

京国薪如桂,家山桂满林。

叶留经岁碧,花雨盛秋金。

作楫商舟稳,为梁汉殿深。

幽香宜自閟,莫待斧斤寻。

(0)

青衣道人罗尚简论予命宜退不宜进甚契鄙心连日求诗为赋一首

亦知磨蝎直身宫,懒访星官与历翁。

岂有虚名望苏子,谩令簸恶似韩公。

时清早退人谁肯,命薄当閒我自通。

破戒问君君会否,几人于此不相蒙。

(0)

次韵杨廷秀待制二首·其二

官府新辞上界仙,碧瑶洞口晋桃源。

默存常在清都境,归去休芜靖节园。

为问隆楼并杰阁,何如易野及平原。

明年大作南溪社,会访拾遗花柳村。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