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东家(dōng jiɑ)的意思:指招待客人的主人,也泛指提供食宿或工作的人。
归心(guī xīn)的意思:指思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
寒漏(hán lòu)的意思:
(1).寒天漏壶的滴水声。 唐 王维 《同崔员外秋宵寓直》诗:“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鐘多。” 前蜀 毛文锡 《恋情深》词:“滴滴铜壶寒漏咽,醉红楼月。”
(2).指寒天的漏壶。 元 萨都剌 《寒夜即事次韵呈许荣达》:“箭刻未移寒漏浅,江声渐少夜潮枯。”
(3).借指寒夜。 唐 钱起 《效古秋夜长》诗:“含情纺织孤灯尽,拭泪相思寒漏长。” 唐 吕温 《早觉有感》诗:“严冬寒漏长,此夜如何其。” 明 文徵明 《新秋夜坐》诗:“病里秋风惊已至,坐来寒漏不禁长。”鸡啼(jī tí)的意思:指黎明时分,鸡鸣声传遍大地,象征新的一天开始。
阶庭(jiē tíng)的意思:形容层次分明,等级有序。
落叶(luò yè)的意思:比喻离开家乡或离开原处后,最终回到自己的家乡或原处。
秋声(qiū shēng)的意思:指秋天的声音,比喻悲凉、寂寞的声音。
时时(shí shí)的意思:不断、一直、时常
思妇(sī fù)的意思:指妇女对丈夫思念的心情。
西风(xī fēng)的意思:指西方的风,比喻妻子的言行或行为举止温柔和顺服,对丈夫百依百顺。
有思(yǒu sī)的意思:有智慧、有见识。
月色(yuè sè)的意思:指夜晚的月亮的光辉和美丽景色。
砧杵(zhēn chǔ)的意思:比喻夫妻和睦相处,家庭和顺美满。
征衣(zhēng yī)的意思:指战时动员民众,征用衣物供军队使用。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西风落叶(xī fēng luò yè)的意思:形容事物渐渐衰败,逐渐消亡的状态。
- 鉴赏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张翥所作,名为《寒漏明次韵王子常》。诗中描绘了深夜的静谧与寒冷,以及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月色、西风中的落叶、鸡鸣与霜满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而深沉的氛围。
首句“寒漏明,时一聆”便点明了时间与环境,寒露在黎明时分显现,暗示着夜晚的漫长与寒冷。接下来,“夜长不能寐,月色明阶庭”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明亮,月光洒在庭院中,使得四周显得格外清晰,同时也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西风落叶争秋声,鸡啼未啼霜满城”描绘了一幅秋日清晨的景象,西风呼啸,落叶纷飞,仿佛在争夺着秋天的声音。鸡鸣未至,但霜已满城,预示着寒冷的加剧,也象征着时间的紧迫与生命的脆弱。
“城中有思妇,正促征衣成”将视角转向了城中的一位思妇,她正在忙碌地缝制衣物,为远行的丈夫准备行装。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女性的辛劳与牺牲。
“东家西家砧杵急,使我起坐时时惊”则通过邻居家的捣衣声,进一步强化了主人公内心的波动与不安。捣衣声在夜晚显得格外刺耳,似乎在提醒着主人公离家的现实,使他难以入眠,心神不宁。
最后,“归心如废弓,屡折不可檠”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如同废弃的弓箭,即使多次尝试也无法恢复其原有的力量与用途。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张力的夜晚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