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螭头(chī tóu)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出现问题、变故,表达出突然发生的意外情况。
道义(dào yì)的意思:指道德和义理,即对事情的正确判断和正确行为的准则。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功名(gōng míng)的意思:
[释义]
(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构成]
并列式:功+名
[例句]
求取功名。(作宾语)过都(guò dōu)的意思:过度繁忙,过于紧张或过度劳累。
家山(jiā shān)的意思:家乡的山
龙尾(lóng wěi)的意思:指事物的末端或最后一部分。
取次(qǔ cì)的意思:取次指的是频繁地接连做事,形容行动迅速、连续不断。
孰知(shú zhī)的意思:谁知道
岁月(suì yuè)的意思:岁月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年岁的变迁。它常用来表达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
霄上(xiāo shàng)的意思:指高出天空的极高之处,也可用来形容人的志向远大、抱负高远。
行辈(háng bèi)的意思:指同辈、同类的人。
义分(yì fēn)的意思:义分是中国汉语中的一个词语,指的是道义上的分歧或分别。它强调了在道德、原则或立场上的分离或分道扬镳。
云霄(yún xiāo)的意思:指高耸入云的山峰,也用来形容极高的境界或远大的抱负。
重来(chóng lái)的意思:重新开始,重新尝试
踏龙尾(tà lóng wěi)的意思:踏龙尾是指踩到龙的尾巴,比喻得罪了权势者或强者,引发了不好的后果。
- 翻译
- 道德原则清晰重要,功名利禄暂且放下。
再次踏上龙尾之地,还记得曾立于螭头之上。
在社会高层行走,家乡的时光流转。
谁知道做郡守的乐趣,比不上久留京都的满足感。
- 注释
- 道义:道德原则。
分明:清晰。
重:重要。
功名:功名利禄。
取次:暂且。
休:放下。
重来:再次。
踏:踏上。
龙尾:比喻高位或显赫地位。
犹记:还记得。
螭头:古代宫殿建筑中的装饰物,象征权力。
行辈:社会阶层。
云霄:比喻极高的地位。
家山:故乡。
岁月:时光。
周:流转。
孰知:谁知道。
为郡乐:做郡守的乐趣。
未慊:不满足。
过都留:久留京都。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名为《寄卫太常二首(其一)》。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功名的淡然态度。
"道义分明重,功名取次休" 表示诗人认为道德与正义非常重要,而功名利禄则应视情况而定,不必急于求成。这里透露出诗人超脱世俗功利的心境。
"重来踏龙尾,犹记立螭头" 这两句用了典故,意指重返往昔之地,依旧铭记那些奋不顾身的时刻。龙尾、螭头是古代建筑上的装饰,也常被用来比喻人生或事业的高峰。诗人通过这些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和自豪。
"行辈云霄上,家山岁月周"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情景。行辈指的是亲人或同辈,云霄是高远的地方,意喻精神的飞扬;家山岁月周,则是说回到故乡,感受着时光的轮回。
"孰知为郡乐,未慊过都留"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某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和不满足目前的情况。这里的“孰知”是一种反问,意味着很难有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为郡乐”则指的是做官的人所享受的安逸生活,但诗人却表示这种生活并未让他感到完全的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与现今的回顾和比较,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功名、自然以及生活态度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