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因王子传,兴入武公篇。
夜雨凉生坐,晴云绿满川。
这首明代诗人顾清的《闻先生竹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诗意的画面。首句“种竹人何在”表达了对竹亭主人的怀念,以及对竹子来历的好奇。次句“閒亭故俨然”则赞美了竹亭虽然无人打理,却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雅致风貌。
“名因王子传”暗示了竹亭可能与历史人物有关,可能是王子所栽或其故事流传于此。而“兴入武公篇”则将竹亭与古代文人的雅兴联系起来,可能暗指竹子常被文人墨客用来寄托情感,如《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充满了诗意。
“夜雨凉生坐”描绘了夜晚坐在竹亭中,感受到雨后的清凉,令人遐想。而“晴云绿满川”则展现了雨后天晴,翠竹映衬下的田园风光,清新自然。
最后两句“人来问孙子,玉立遍阶前”以访客询问竹子的品种为结尾,形象地写出竹子的挺拔姿态,仿佛它们静静地站立在阶前,等待着人们的欣赏和交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竹亭的环境和历史联想,以及对竹子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敬意。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
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
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
真无奈,倩声声檐雨,谱出回肠。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
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
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