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气早知雨,黤淡研苔滋。
- 鉴赏
这首元代张雨的诗《次韵元镇玄文馆有怀》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首句“林气早知雨”以拟人手法,写出了树林似乎能感知即将到来的雨意,形象生动。"黤淡研苔滋"进一步描绘了雨前阴郁湿润的氛围,苔藓在暗淡中生长。
"素飙惊閒幔"中的“素飙”指清风,“驚閒幔”则暗示风力虽轻,却足以掀动闲适的帷幔,营造出一种宁静被打破的微妙感觉。"朱实委清池"描绘了红果实纷纷落入清澈池塘的景象,富有画面感,也寓含着时光流转的意味。
诗人表达即将回归山野的意愿:“将整还山旆”,“整”字体现了准备归隐的庄重,“还山旆”即归山的旗帜,象征着回归自然的决心。然而,“复乱故园思”又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这种矛盾情绪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复杂与纠结。
最后两句“拿舟倘未远,弭棹一来兹”表达了诗人期待乘舟前往,即使路程不远,也希望能立刻启程,来到那个引发思绪的地方,展现了诗人急于归乡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元代士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摸鱼儿·其三
三百年、人间天上,遽如许、遽如许。
落花寒食东风雨,漠漠长陵抔土。魂归否。
怕些不分明,又堕人笺疏。且无相负。
记昔与诸贤,共谈洛下,曾识老人父。
牛衣泪,冷落闻鸡东府。风尘曾独深虑。
子规声断长门晓,春梦不堪重做。千万古。
但目极心伤,宛转虞兮楚。江东日暮。
想野草荒田,而今何处,不待雍门鼓。
疏影.催雪
香篝素被。听花犯低低,瑶花开未。
长记那时,炽炭围炉,瘦妻换酒行试。
当家人在销金帐,约莫是、打围归际。
又谁知、别忆烹茶,冷落故家愁思。
闻道滕骄巽懒,今朝待檄与,翻云须易。
白白不成,又不教晴,做尽黄昏情味。
银河本是冰冰底。怎忍向、东风成水。
待满城、玉宇琼楼,却报卧庐人起。
金缕曲·其十九登高华盖岭和同游韵
携手登高赋。望前山、山色如烟,烟光如雨。
少日凭阑峰南北,谁料美人迟暮。
漫回首、残基冷绪。
长恨中原无人问,到而今、总是经行处。
书易就,雁难付。斜阳日日长亭路。
倚秋风、洞庭一剑,故人何许。
寂寞柴桑寒花外,还有白衣来否。
但哨遍、长歌归去。
尚有孔明英英者,怅孔明、自是英英误。
歌未断,鬓成缕。
沁园春·其六送春
春,汝归欤?风雨蔽江,烟尘暗天。况雁门阨塞,龙沙渺莽,东连吴会,西至秦川。芳草迷津,飞花拥道,小为蓬壶借百年。江南好,问夫君何事,不少留连?
江南正是堪怜!但满眼杨花化白毡。看兔葵燕麦,华清宫里;蜂黄蝶粉,凝碧池边。我已无家,君归何里?中路徘徊七宝鞭。风回处,寄一声珍重,两地潸然!
六丑.春感和彭明叔韵
看东风海底,送落日、飞空如掷。
醉游暮归,怕西州堕策。归路偏失。
记上元时节,千门立马,望金坡残雪。
素娥推下团栾辙。塞草惊尘,河水渡楫。
悠悠雨丝风拂。但相随断雁,时度荒泽。回头紫陌。
梦归归未得。憔悴江南,秋风旧客。去年说著今日。
漫故人相命,玳筵鸣瑟。愁汗漫、全林杯窄。
况飘泊相遇,当时老叟,梨园歌籍。
高歌为我几回阕。似子规、落月啼乌悄,傍人泪滴。
八声甘州·其三贺词
记前朝、鹤会又重来,攀翻第三桃。
看云华授策,麻姑擘脯,嬴女吹箫。
寻思曲江旧事,宫锦胜龙标。
奏罢清华梦,独立春宵。
不数相州锦样,是调羹御手,重解金貂。
但今年此日,疏了醉葡萄。
闻老仙、衣冠皓伟,又丁宁、天语著儿招。
都人望,回班赐第,赤舄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