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莒州道中》
《莒州道中》全文
明 / 李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尽日驰驱惮劳琅琊陵谷蓬蒿

囊沙洲畔云初起,咒虎台前鸟自号。

莒水东归沧海阔,蒙山斜倚穆陵高。

不堪满目多遗事,马上吟馀首重搔。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堪(bù kān)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无法承受一次攻击或打击,非常脆弱或无力抵抗。

沧海(cāng hǎi)的意思:比喻时间的变迁和世事的更迭。

驰驱(chí qū)的意思:形容快速奔驰、迅速行动。

初起(chū qǐ)的意思:刚开始形成或出现。

惮劳(dàn láo)的意思:惧怕劳累,不愿意努力工作。

东归(dōng guī)的意思:指东方的归宿,表示东方的归还或返回。

尽日(jìn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琅琊(láng yá)的意思:琅琊是一个地名,意为美好的地方。在成语中,琅琊常用来形容气势恢宏、壮丽美好的景象。

陵谷(líng gǔ)的意思:指山陵和山谷,泛指高低不平的地形。

马上(mǎ shàng)的意思:立即、立刻

满目(mǎn mù)的意思:充满眼前,到处都是。形容景象壮观、美丽或繁荣。

囊沙(náng shā)的意思:形容贪得无厌,永远满足不了。

蓬蒿(péng hāo)的意思:指草木茂盛的样子,也形容人的头发茂盛。

沙洲(shā zhōu)的意思:指河流中的沙堆或河床上的沙丘。比喻出现的机会或条件很少。

斜倚(xié yǐ)的意思:指倚靠、依赖或倚靠不稳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莒州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历史遗迹的深深感慨。

首联“尽日驰驱不惮劳,琅琊陵谷半蓬蒿”开篇即展现了一幅行旅图景,诗人不畏辛劳,整日奔波于道路之上,琅琊山的陵谷间,只见蓬蒿杂草丛生,景象荒凉,透露出一种旅途的孤独与艰辛。

颔联“囊沙洲畔云初起,咒虎台前鸟自号”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自然风光。在囊沙洲的岸边,云雾初生,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意;咒虎台上,鸟儿自在鸣叫,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两句通过云与鸟的动态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活力与和谐。

颈联“莒水东归沧海阔,蒙山斜倚穆陵高”则将视角转向了更广阔的自然景观。莒水向东流去,汇入辽阔的大海,而蒙山则斜倚着穆陵,显得高大雄伟。这两句通过对比,既展现了水流的柔美与大海的壮阔,也突出了山峦的挺拔与巍峨,营造出一种壮丽的自然画卷。

尾联“不堪满目多遗事,马上吟馀首重搔”则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流露。面对眼前的景象,诗人不禁回想起历史上的种种往事,心中涌起复杂的情感。他骑马行进,吟诵之余,不禁用手搔头,表达出对过往岁月的深思与感慨。这一联以动作细节收束全诗,不仅深化了主题,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沉的历史意识,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李裕
朝代:元   字:公饶   籍贯:元婺州东阳   生辰:1294—1338

文宗至顺元年进士。少从许谦学,撰《至治圣德颂》。英宗召见,令宿卫禁中。文宗时授承事郎,同知汴梁路陈州事,有惠政。改道州路总管府推官,时裕已卒一月
猜你喜欢

匡庐杂诗五首·其五

山色湖光照眼新,落星一石亦嶙峋。

岚漪轩内抡才客,此席覃溪得替人。

(0)

出钱塘门至孤山四首·其三

东南三阁剩文澜,锦贉瑶函蔚大观。

我友空存奢愿在,未能复古已休官。

(0)

游赭山塔院答袁重黎同年三首·其一

环塔幽篁里,精庐接乱山。

秋随黄叶尽,人共白云闲。

古道侵烟点,荒碑渍藓斑。

江天供一览,绝顶快跻攀。

(0)

沌中杂诗四首·其二

山湖西去接长湖,湖外山痕淡欲无。

古木两三茅屋小,湖村小景付倪迂。

(0)

送砚农兄从军越巂三首·其二

邛崃插天半,金沙流渺绵。

桄椰暗毒雾,鹦鹉啼荒烟。

亭障迫烽燧,雨雪摩戈鋋。

桓桓丁都护,幕府需高贤。

依人王仲宣,遂赋从军篇。

飞书资虎仆,知己托龙泉。

牧马金络头,手执珊瑚鞭。

意气何慷慨,去去南荒天。

(0)

聊赋短歌即当恸哭四首·其四

乡闾治团练,白甲军特起。

利器只耰锄,高垒惟棘枳。

激发忠义忱,不自知生死。

楚氛朝甚恶,相距仅尺咫。

夜半觅小舟,芦埼先偷舣。

奉母彳亍行,暂息沧江涘。

苟能全性命,不复顾簪履。

窜身豺虎间,草草偷活耳。

回首望江南,烽火数千里。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