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蹈时都不畏,象台到日大为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传播(chuán bō)的意思:传播是指把信息、思想、知识等通过各种媒介或方式传递给其他人,使其广泛流传。
官职(guān zhí)的意思:指担任官员的职位或职务。
过山(guò shān)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越过了山岭,比喻克服了困难或成功地完成了某项任务。
虎尾(hǔ wěi)的意思:指虎尾巴,比喻事物的末尾或最后一部分。
廊庙(láng miào)的意思:指宽敞的庙宇或宫殿。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伤今(shāng jīn)的意思:指对当下的事物进行贬低、诋毁或不屑一顾。
行廊(xíng láng)的意思:指行走的走廊或走道。
赵氏(zhào shì)的意思:指富有、财大气粗的人家。
正论(zhèng lùn)的意思:
(1).谓正直地议论事情。《汉书·夏侯胜传》:“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进则切辞正论,攻过箴闕。”《秦併六国平话》卷中:“御史纠是察非,臺諫中书忠言正论。”
(2).正确合理的言论。 宋 叶适 《祭黄尚书文》:“公存匪石,终始根柢;常扶正论,独引大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你这个自是正论。然而我看他们化的钱,实在寃枉得可笑!” 茅盾 《杂感二题》:“这是客观的看法,也是适时的正论。”直节(zhí jié)的意思:直截了当地坚守正义、不屈服于外界压力。
- 注释
- 清名:清白的名声。
黄支:古代地名,此处泛指远方。
直节:正直的节操。
赵氏:可能指赵国或姓赵的人。
虎尾:比喻危险的境地。
象台:古代宫殿中的建筑,象征地位。
廊庙:朝廷。
官职:官位。
锡:赐予。
鸩:毒酒。
- 翻译
- 清名流传至远方黄支,正直之节不担忧赵家危机。
即使面临险境,也不惧怕如踩虎尾,到达象台时更显奇特。
此行让朝廷人士都感到羞愧,所经之地连鬼神也知晓。
官位本是毒酒杯,现今伤害公正的话语,又有谁来坚持?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元实的作品,属于送别诗。诗中通过对主人公胡季昭和王卢溪被贬官的遭遇的描绘,表达了对朋友遭遇不幸时的同情和关切,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某种看法。
首句“清名传播到黄支”中的“清名”指的是胡季昭的好名声,而“黄支”可能是指一个地方,意味着他的美誉远播。紧接着,“直节宁忧赵氏危”则表明诗人对胡季昭品格的肯定和对其遭遇不幸的忧虑。
以下两句“虎尾蹈时都不畏,象台到日大为奇”通过生动的比喻,形容胡季昭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敢与卓尔不群。其中,“虎尾”、“象台”都是强烈的象征,显示了胡季昭的英勇非凡。
“是行廊庙人皆怍,所过山川鬼亦知”则表达了诗人对胡季昭品德和才华的推崇,以及他在世人的认可与尊敬中,即使是在自然山川间的孤寂,也被无声的鬼神所知道。
最后两句“官职本为锡底鸩,伤今正论有谁持”则透露出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失望和批判。这里的“锡底鸩”指的是官员的贬谪,“伤今正论”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不公正现象的痛心,而“有谁持”则是在质疑在这样的社会中,何人能够坚守正义。
总体来看,这首诗既是对友人的鼓励与安慰,也是诗人内心对政治理想和现实差距的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高才卿出守嘉定
十年谁遣不宁侯,麇奔鸟散十七州。
馀州蹙蹙能几许,史君今作载酒游。
诸公饮俊已濡首,眼前百事不挂口。
震风凌雨揭却屋,左蟹右杯犹在手。
史君千骑行清秋,岂为杯酒馋涎流。
绸缪牖户既云晚,梦魂不到花绕楼。
乖逢聚散古来有,而我此时持此酒。
河梁伫立不知还,插颔青丝半成叟。
送袁都官知徽州
英英蓬省郎,表表秋官属。
剑佩行青霄,扬且鬓双绿。
掉头不肯住,去作新安牧。
班班莱氏衣,粲粲学子服。
归来拜郎罢,堂前问凉燠。
新从天上来,犹带书传馥。
问汝得人谁,袖有两图轴。
骊龙挟风雨,闪电注两目。
甲累独何术,能使同豭鹜。
三十六脩鳞,群鲰荡相逐。
亦有曳其轮,中行而独复。
君家名父子,厥理探已熟。
人生宇宙间,亦在适所欲。
义精无非事,虑澹不翅足。
愿明消息几,颐神以养福。
迟子宽我忧,书来寄陆续。
送宋常丞知阆州
十年痼丘壑,厌食青山薇。
不作时世妆,短褐怀明玑。
出门歌一曲,听者魂为飞。
方骑将军马,旋闯师氏闱。
清名满双宇,宥画裨枢机。
便面障俗尘,不肯缁素衣。
一朝典仪蕞,云步方峨巍。
顾怀锦屏胜,见谓天下稀。
彤幨下青冥,骢马黄金鞿。
假道浙以东,袖有四明归。
我来今二年,几度与客违。
名位偶君似,临分重依依。
风节耐岁晚,富贵倏晨晞。
相期久远看,努力踵前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