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春秋(chū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
倒悬(dào xuán)的意思:指人或物体倒挂、倒悬的状态。
分争(fēn zhēng)的意思:指争斗、争夺或分裂。
列国(liè guó)的意思:指各个国家。
其然(qí rán)的意思: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人心(rén xīn)的意思:指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
斯民(sī mín)的意思:指人民,民众。
俗儒(sú rú)的意思:
浅陋而迂腐的儒士。和“大儒”、“通儒”相对。《荀子·儒效》:“随其长子,事其便辟,举其上客,亿然若终身之虏而不敢有他志,是俗儒者也。”《汉书·元帝纪》:“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唐 李贺 《五粒小松歌》:“主人壁上铺州图,主人堂前多俗儒。” 清 黄遵宪 《杂感》诗之二:“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纸研。”
天命(tiān mìng)的意思:指个人或事物的命运由天所决定,强调命运的不可抗拒性和无法改变。
- 注释
- 列国:各个国家。
分争:相互争夺。
百年:很长一段时间。
人心:人的命运。
天命:天意。
不其然:并不符合常理。
俗儒:世俗的儒家学者。
槩执:普遍坚持。
春秋义:《春秋》中的道义(儒家经典)。
斯民:这些百姓。
久倒悬:长久受苦如同被吊在半空中。
- 翻译
- 各国纷争持续了数百年,人的命运和天意似乎并非如此。
世俗的儒家学者普遍坚持《春秋》中的道义,怎忍心让百姓长久受苦如同被吊在半空中。
-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宋末元初时期陈普对历史变迁和儒家伦理的深刻见解。诗中通过"列国分争几百年"描绘了战国时代诸侯割据、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暗示了天命无常与人心向善的对比。
"人心天命不其然"表达了诗人对于人心与天意悖离的忧虑,认为社会动荡并非天经地义,暗含着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俗儒槩执春秋义"批评了当时一些儒家学者过于拘泥于《春秋》大义,未能积极解决百姓疾苦,"何忍斯民久倒悬"直接表达了对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和对统治者未能实施仁政的不满。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借古讽今,旨在劝诫当政者要以民为本,推行王道,体现了儒家的道德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