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月六日曰川宅赏接杏绿萼梅限韵》
《三月六日曰川宅赏接杏绿萼梅限韵》全文
明 / 李东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三月长安见此花,东君犹恋北人家。

清香有月还疑暗,老态无风也自斜。

纵饮不辞杯尽白,苦吟应直鬓双华。

青枝绿萼依然在,凭语诗人莫误誇。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北人(běi rén)的意思:指北方人,也用来形容性格直爽、坦率的人。

不辞(bù cí)的意思:不顾、不避。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东君(dōng jūn)的意思:指东方的君主,也泛指东方的国家或地区。

苦吟(kǔ yín)的意思:指苦苦思索、默默忍受痛苦,用以形容人在困境中孜孜不倦地思考、努力。

老态(lǎo tài)的意思:指人年老体衰,形容老年人的状态。

清香(qīng xiāng)的意思:指香气纯净、芳香宜人。

人家(rén jiɑ)的意思:人家指别人或他人,多用于指代对方的家庭、身份或情况。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诗人(shī rén)的意思:

[释义]
(名)写诗的作家。
[构成]
偏正式:诗(人
[例句]
曹操是一个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作宾语)

无风(wú fēng)的意思:形容没有风或者没有风势。

依然(yī rán)的意思:仍然如此,依旧不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三月里在长安赏花的情景,诗人李东阳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接杏绿萼梅的独特魅力。首句“三月长安见此花”开门见山,点明了赏花的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接着,“东君犹恋北人家”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春天比作东君,表达了春天对北方家园的眷恋之情,赋予了自然景象以情感色彩。

“清香有月还疑暗,老态无风也自斜”两句,通过对比手法,一方面赞美了梅花在月光下的清幽香气,仿佛在黑暗中散发光芒;另一方面,又描绘了梅花的老态,即使没有微风的吹拂,也依然保持着倾斜的姿态,展现出其坚韧不拔的品格。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梅花的外在美,更揭示了其内在的精神风貌。

“纵饮不辞杯尽白,苦吟应直鬓双华”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豪情与执着。诗人不惜畅饮至酒杯空,也不怕吟诗至两鬓斑白,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屈。

最后,“青枝绿萼依然在,凭语诗人莫误誇”两句,诗人提醒读者不要轻易夸赞,而是要真正理解梅花的品质与精神。这里的“青枝绿萼”再次强调了梅花的外在特征,而“莫误誇”则表达了诗人对真正欣赏与理解梅花之美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接杏绿萼梅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梅花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态度、艺术追求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李东阳

李东阳
朝代:明   字:宾之   号:西涯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生辰:1447年-1516年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猜你喜欢

赠梅隐术士张尉

梅仙亦向市门隐,君去市门翻隐梅。

贵贱穷通春梦觉,孤山依旧水边开。

(0)

有感·其二

日忽出天将有雪,雨将降地忽无风。

阴阳二气循环耳,静入儒生一笑中。

(0)

风水洞

野寺依山立,松桥避石斜。

坏梁飞白蚁,枯木挂青蛇。

道路悲蓬转,功名惜鬓华。

聊将洞中水,试洗眼前花。

(0)

贾节庵冒夏暑越修涂过我苕霅情谊甚厚令闻古式无思大节不可复见而骨肉消息访问难真相对殆感慨不能为怀青灯夜语诵少陵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之句意甚惘然其归也儿曹以此为韵赋诗道别余亦作焉衰老拙恶姑写我怀且以卜后期云尔·其八

我为饥寒困,坐遣恩义疏。

君固不忘我,我愧当何如。

(0)

挽王厚斋尚书·其一

清要三朝望,文章一世荣。

掌纶誇独直,荷橐表群英。

石室资殚洽,金华赖阐明。

孤臣伤暮景,风雨自鸡鸣。

(0)

挽亲家孟从吾

东野哭其子,难存百感身。

孤孙犹在抱,行路亦沾巾。

满目家园树,何时泪叶春。

诸生为执绋,良足化乡人。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