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公度之福建》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公 度 之 福 建 唐 /元 稹 棠 阴 犹 在 建 溪 矶 ,此 去 那 论 是 与 非 。若 见 白 头 须 尽 敬 ,恐 曾 江 岸 识 胡 威 。
- 翻译
- 棠树树荫仍然笼罩在建溪边的矶石上,从此离去哪还顾及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如果见到白发老者必须全心尊敬,恐怕他曾在江岸边认识胡威。
- 注释
- 棠阴:棠树的树荫,常用来比喻前人的德泽。
建溪矶:建溪边的矶石,建溪是一条河流的名字,矶指水边突出的岩石。
此去:从此离开,离去。
那论:哪还谈论,不在乎。
白头:白发,指老年人。
尽敬:完全尊敬,表示极大的尊重。
恐:恐怕,可能。
江岸:江边,河岸。
胡威:人名,古代清官的代表,这里泛指贤者或德高望重之人。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送公度之福建》。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和深厚友谊。
"棠阴犹在建溪矶,此去那论是与非。"
这里描绘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景。棠阴指的是树荫,犹在则是在说那些熟悉的景物还在那里,而“此去”意味着朋友即将离开,“那论是与非”则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和无奈的态度。
"若见白头须尽敬,恐曾江岸识胡威。"
这两句诗流露出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若见白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长久,“须尽敬”表达了对朋友的尊重与思念。而“恐曾江岸识胡威”则透露出一丝忧虑,担心过去美好的时光可能因为某些外在因素而受到影响或破坏。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深沉的友谊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