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铜(bái tóng)的意思:指白色的铜,比喻虚有其表,外表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并不真实或有价值。
北马(běi mǎ)的意思:北马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指的是北方的马。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槎头(chá tóu)的意思:指人的领导地位或权威的象征。
登高(dēng gāo)的意思:指登上高山或高楼,比喻达到较高的位置或境地。
风高(fēng gāo)的意思:形容风势强劲,狂风呼啸的状态。
高望(gāo wàng)的意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期望很高。
良苦(liáng kǔ)的意思:指良苦的心情或艰辛的努力。
马嘶(mǎ sī)的意思:形容马儿长嘶声,比喻形势紧迫或战争即将爆发。
青玉(qīng yù)的意思:指宝石中的翡翠,也用来比喻品质优良的人或物。
涉远(shè yuǎn)的意思:涉足远方,指远行或涉及远方的事物。
太湖(tài hú)的意思:形容事物巨大、广泛、广阔。
铜鞮(tóng dī)的意思:指军队的旗帜或军事行动的指挥旗帜。
玉案(yù àn)的意思:指贵重的案几,也比喻尊贵的人物。
远身(yuǎn shēn)的意思:保持距离,避免接触
白铜鞮(bái tóng dī)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原本不起眼,但经过一番打磨、修饰后变得非常出众。
青玉案(qīng yù àn)的意思:指诗文中所描述的美好景色或事物。
- 翻译
- 远行之路艰辛无比,登高远望令人迷茫。
试着吟诵那青玉案,而非白铜鞮的曲调。
秋夜露水降下,虫儿哀鸣,北风吹过,马儿嘶叫。
湖畔槎头有新的风味,我人在太湖西岸。
- 注释
- 涉远:远行。
良苦:非常辛苦。
登高:爬上高处。
望欲迷:视野模糊,几乎迷失。
青玉案:古诗中的宴席,比喻吟咏的内容。
白铜鞮:古代的一种乐曲。
露下:露水降落。
秋虫:秋天的昆虫。
怨:哀怨。
北马嘶:北方的马匹发出嘶鸣。
槎头:指湖边或河边的突起处。
新味:新鲜的味道或意境。
太湖西:太湖的西部地区。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姜夔所作的《答沈器之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远离家乡、旅途劳顿的感受,以及登高远望时的迷茫情绪,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思乡之情。
"涉远身良苦,登高望欲迷",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辛苦和登高远眺时的迷茫,流露出对未知路途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试吟青玉案,不是白铜鞮",诗人借吟诵诗句来抒发内心情感,暗示眼前的景色虽然美丽,却无法替代心中对故乡“白铜鞮”(可能是地名或象征家乡的意象)的怀念。
"露下秋虫怨,风高北马嘶",秋夜露水滴落,虫声哀怨,北风呼啸,马儿嘶鸣,这些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寂寥与凄凉,也寓含着诗人对家乡温暖的回忆。
最后两句"槎头有新味,人在太湖西",槎头可能是指某处地名,诗人想象在远方的太湖西岸,或许有新的风味等待着他,但此刻的他仍然身处异乡,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家乡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思乡之情,情感深沉而富有画面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