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日》
《九日》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木兰合度重阳处处登高是胜场。

汉殿空传蓬饵食,拂菻还识郁金香。

绿莎宜马滋逢暖,红叶藏麋艳斗霜。

小矣淮南称盛会,鸿絧万骑总轩昂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称盛(chēng shèng)的意思:形容事物充分、丰富盛大。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登高(dēng gāo)的意思:指登上高山或高楼,比喻达到较高的位置或境地。

饵食(ěr shí)的意思:指用来引诱、诱惑人的东西。

合度(hé dù)的意思:合适的程度或范围

鸿絧(hóng tóng)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书画的境界高超,气势宏伟。

红叶(hóng yè)的意思:指秋天枫叶变红,形容景色美丽壮观。

淮南(huái nán)的意思:指淮河以南地区,也用来形容某个地方或者某个团体的位置或地域范围。

木兰(mù lán)的意思:指女子扮男装或女子代替男子去从军的事情。

盛会(shèng huì)的意思:盛大的会议或聚会

轩昂(xuān áng)的意思:形容气势盛大,威风凛凛。

雅合(yǎ hé)的意思:和谐美好的氛围

郁金(yù jīn)的意思:指黄金、珍宝等贵重物品积压在一处,比喻财富丰富。

重阳(chóng yáng)的意思:重阳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也称为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寓意祈求健康长寿。

郁金香(yù jīn xiāng)的意思:比喻美丽而珍贵的事物。

鉴赏

此诗描绘了重阳佳节登高赏景的盛况,以及节日中特有的自然景观与习俗活动。首句“木兰雅合度重阳”点明了时节与地点,木兰指的是木兰花,与重阳节相映成趣。接着,“处处登高是胜场”表达了重阳节登高望远的传统习俗,强调了这一活动的普遍性和乐趣。

“汉殿空传蓬饵食”一句,以历史典故暗喻,借汉朝宫廷中的习俗来增添文化气息,同时也暗示了重阳节吃重阳糕(即蓬饵)的习俗。接下来,“拂菻还识郁金香”则通过提及外国花卉,展现了节日的国际化色彩和开放性,郁金香在西方国家广为人知,此处可能象征着节日的国际影响力。

“绿莎宜马滋逢暖,红叶藏麋艳斗霜”两句,分别描绘了温暖季节里绿草与马儿相伴的和谐景象,以及寒冷季节中红叶与麋鹿竞艳的生动画面,展现了四季更替之美。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寓意了人们在不同季节中寻找生活乐趣的精神。

最后,“小矣淮南称盛会,鸿絧万骑总轩昂”总结了淮南地区的重阳节庆祝活动,不仅规模宏大,参与者众多,而且气氛热烈,展现出节日的盛大与人们的欢愉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王元才携家来过有诗见示因简此作

我思见诸姑,正复如父存。

诸姑不可见,岂无若子孙。

天涯忽尔逢,悲定喜且语。

惟我之老姑,尔之外王母。

真能似我家,炯然眉宇清。

閒暇幸数来,慰此衰老情。

今朝携妇至,儿女亦成行。

富贵各勉旃,他时勿相忘。

(0)

二月·其一

只知流落倦飘蓬,岂识朝回合殿风。

二月春容山色里,五更归梦雨声中。

(0)

前感兴一首

乌几学痴坐,吾炊何以晨。

了知诗自好,不与甑相闻。

苍苍本空空,呜呼谁使然。

瓯窭知满篝,稍喜斗斛仁。

而我亦齐民,不贪后世贤。

腹无一寸温,百忧镇烧煎。

岿然一破灶,寒虫欲无年。

更欲辨名字,蟋蟀螽斯间。

书生谨守书,放步防疾颠。

虾蟆缘青冥,孤光恣吞吐。

于菟无角翼,为天守门户。

持此感物化,尧舜万万古。

冰蚕不知寒,蓼虫不知苦。

未知了身口,甘煖复几许。

高高化人台,下视多劫灰。

我欲轰雷车,老天怒不开。

死语无出路,六经圣所裁。

惟应蒯缑剑,日夕同归来。

(0)

萋萋细碧江南地,上有梅花朔易天。

铁石空馀心已尽,霜明日润若为妍。

(0)

赋六人同舟赴省举

陈李张黄苏与周,更添徐子分相投。

竹林风月连三郡,北宿光芒聚一舟。

作者定知同议论,争臣顿是合谋猷。

胸中各有平津策,此去知谁作状头。

(0)

种菊·其二

一花八十品,秋风巧于春。

不与群物竞,静性如幽人。

湿燥欲及宜,□□养性真。

谁授服饵法,应能寿吾身。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