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匕当长剑,中柱不中王。
八创酬太子,一笑谢田光。
这首诗通过对比短匕与长剑,中柱与中王,以及八创与太子一笑,展现了荆轲在历史中的独特形象。诗人郭之奇以战国策为背景,借荆轲的故事抒发了对英雄豪情的感慨。
“短匕当长剑”,短匕虽短,却能发挥出长剑般的威力,象征着荆轲以智谋和勇气,面对强敌,不畏艰难,敢于挑战权威。“中柱不中王”,中柱虽稳,但并非王位的必然选择,暗示荆轲虽有才华,却非传统意义上的王者之选,但他凭借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历史的铭记。“八创酬太子”,荆轲身受八创,却为了太子丹的使命,不惜牺牲自己,体现了他对友情和任务的忠诚。“一笑谢田光”,一笑之间,是对田光的告别,也是对生死的豁达态度,展现了荆轲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与决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荆轲生平的简要回顾,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的深刻思考。
狼来村烟黑,狼去村烟紫。
迢迢青川路,鸡豚岂堪此。鸡豚尚可,杀我稚子。
使者从东来,耰锄借闾里。
走马竞风电,脱辔及日晷。
常年四境愁,此夕一击死。姬公驱猛,志在安民。
留侯挥椎,匪为一身。河清海晏,物阜风淳。
歌我搏狼,以告臣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