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以“无仆无朋独自身”开篇,描绘了一位孤独的旅人,身边没有仆从,也没有朋友相伴,只有自己的身影与潭底的月光为伴。这种孤独感被形象地比喻为“影行潭底月三人”,既表现了旅途的寂寞,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独立。
接着,“春粮千里求仁去”一句,揭示了这位旅人的目的和追求。他跨越千里的路程,是为了寻求仁义之道,展现出一种高尚的道德追求和不畏艰难的决心。这里的“春粮”可能象征着旅途中所需的食物,同时也暗含着对人生旅途上精神食粮的渴望。
最后,“到了还归自已仁”表达了旅人最终的目的地是回归自我内心的仁德。这不仅意味着他在外在世界中找到了自己所追求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次旅程,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实现了自我与仁德的内在统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一位孤独旅人的形象,巧妙地融合了个人经历、道德追求和社会理想,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我修养、道德实践以及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庭芳.江行
急水滩头,船声剨响,只能放手由他。
一帆风利,中似有人拖。
俄顷閒三十里,东西岸、吓杀人多。
欲停泊,难为停泊,大雨又滂沱。谁驮。
得到岸,掌平沙渚,且作行窝。
良久惊才定,细问云何。
石打柁楼坏了,恁江上、应鬼神呵。
从兹晓,人閒危弦,何处不风波。
满江红.春恨
欲觅封侯,惭不是、虎头燕颔。
空自负、健儿身手,青天可撼。
奔走几年人老大,荒村一径杨花糁。
生怕是、花落打头来,都无胆。也应有,味回榄。
漫延伫,发霜髧。想半生嗜好,真同昌歜。
铁骨铜筋成底用,绿红肥瘦同愁惨。
又五更、听得鼓鼙声,死还散。
次韵治芗观落日诗·其三
江山第一区,夕阳万古绮。
云水合空明,晃漾千翠紫。
胜游忆焦山,拾级绝巇止。
明霞开镜奁,秋潋桃花水。
楼台拥烟鬟,金碧射眸子。
天人纱縠裳,舒卷一千里。
影澄孤塔双,波折连樯圮。
六朝烟雨愁,一霎春旖旎。
欲以色幻真,持问天眼底。
安得身一龛,危栏寄孤倚。
寂摄诸界天,永住残照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