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岭当孤寺,江声入万山。
供馀猿弄钵,慈心虎投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理安寺山阁,远眺江景时的所见所感。首句“由来登此地”,开门见山,点明主题,引出接下来对登高望远的描述。接着,“绝阁几人攀”一句,既表达了山阁之高峻,也暗示了攀登之不易,暗含着对勇敢者的赞美。
“越岭当孤寺,江声入万山。”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壮丽与孤寂,山岭与寺院相对,江水在群山中回响,营造了一种深远而静谧的氛围。诗人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供馀猿弄钵,慈心虎投关。”这两句则转向对动物的描写,猿猴在僧侣的供品后嬉戏,老虎似乎也怀有慈悲之心,不再为害。这样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的生动性,也体现了诗人对和谐共生自然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归到湖堤上,如闻戒律还。”诗人从山上下来,仿佛回到了心灵的起点,内心充满了平静与满足,如同听到了佛法的教诲。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修养的追求。
雨足秧畴始放晴,乡邻所至有欢声。
宰公明察无冤狱,太守辛勤自劝耕。
我昔黄童成白首,谁今赤子视苍生。
定知米价秋来减,遍买村醪处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