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珣上人八首·其七》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和珣上人八首》中的第七首。诗中描绘了修行者在面对外界的赞誉与批评时,内心保持平静,达到心灵空灵的状态。通过“魔宫并虎穴”这一比喻,形象地展现了修行者面对诱惑与挑战时的坚定与勇敢。而“还与道场同”则表达了修行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与内心的道场相合,保持精神的纯净与一致。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修行者追求内心宁静与道德修养的过程,以及在面对外界干扰时如何保持自我,坚守信仰的精神境界。通过“毁誉不入念,方知心已空”,诗人强调了修行者需要超越世俗的评价,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自由。这种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和对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个人修为和道德修养的高度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何梅生以荔枝三百颗寄饷报诗四章·其三
东坡昔迁谪,海角挂孤光。
林家赏红紫,翟舍叩昏黄。
义井独后汲,至味逡巡长。
偶过荔枝港,累累照沧浪。
父老欣见留,及食邀过尝。
海南一卷诗,字字含幽芳。
无入不自得,火宅生微凉。
披猖今何世,敦俗忽已亡。
湿沫相呴濡,良厚诚可伤。
散叟复园先后来湖上同作富春之游过沪与石钦下榻海日楼旬日别后皆有诗至作感怀六首寄答·其五
生还竟相见,破涕海日楼。
君真晞发侣,我慕必复俦。
书丛割片席,朝夕坐万流。
因依馀二子,苍天彼何求。
连床鸡戒晓,苦语不能休。
懒师一尺涕,惝恍诸天愁。
排阊岂真梦,臣袖香烟浮。
含生愤所切,义敢惭蚍蜉。
昭昭九死志,惧为再见羞。
君去日淼淼,我思积悠悠。
散叟复园先后来湖上同作富春之游过沪与石钦下榻海日楼旬日别后皆有诗至作感怀六首寄答·其二
世事虽谬悠,花理固常定。
飘风极控搏,独立渠有命。
淡回遗世妍,静益寒妆靓。
蕉身对散花,维摩了无病。
山居接萧寺,深夜发钟磬。
真寂动者存,人天感至听。
出入一世间,矫放孰为正。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