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岂无白云白,何言兹山有离色。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阿母(ā mǔ)的意思:指儿女对母亲的尊称,也可泛指对年长妇女的尊称。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宝诀(bǎo jué)的意思:宝贵的诀窍或秘密。
北堂(běi táng)的意思:指朝廷或官署的宫殿大堂,也比喻高官显贵的居所。
伯阳(bó yáng)的意思:指聪明、机智、智慧出众。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长生(cháng shēng)的意思:长期生存,永远存在。
嗟乎(jiē hū)的意思:表示悲叹、感叹之情。
金罍(jīn léi)的意思:形容文采出众,才情高超。
酒浆(jiǔ jiāng)的意思:指酒和浆的混合物,也可指酒和饮料的混合物。
可以(kě yǐ)的意思:表示事物具有某种能力或条件,可以实现某种行为或达到某种目的。
可见(kě jiàn)的意思:明显可见,可以看到或察觉到
流霞(liú xiá)的意思:指夕阳西下时,天空呈现出美丽绚丽的彩霞景象。
母子(mǔ zǐ)的意思:指母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也用来形容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
乃在(nǎi zài)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存在于某个特定的地方或时刻。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望云(wàng yún)的意思:形容盼望不已,期待心切。
西母(xī mǔ)的意思:指古代官员因为贪污受贿而被贬谪到边远地区。
霞觞(xiá shāng)的意思:指美酒。也可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
仙人(xiān rén)的意思:指仙界的人物,也用来形容非常高尚或非常出色的人。
相忆(xiāng yì)的意思:相互怀念、相互思念
相看(xiāng kàn)的意思:互相注视,互相看着对方。
颜色(yán sè)的意思:外表强硬,内心软弱
遥望(yáo wàng)的意思:远远地看着,期待着或思念着。
吁嗟(yù jiē)的意思:表示叹息、慨叹、感叹或唏嘘,形容人们的情绪或心情低落或失望。
远道(yuǎn dào)的意思:远远的路程。
云间(yún jiān)的意思:指高山之间的云雾弥漫,形容风景优美、宜人。
云白(yún bái)的意思:形容白得像云一样洁白无瑕。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金罍半隐于云雾之中的景象,借物抒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酤酌金罍”与“遥望金罍山”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意境,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深沉的情感。
“半峰不可见,乃在白云间”,描绘了金罍山的神秘与高远,山峰被白云遮掩,只露半截,给人以无限遐想。接着,“它山岂无白云白,何言兹山有离色”,诗人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这山的独特之处,并暗示了与他山的不同情感体验,为下文的思念之情埋下伏笔。
“儿在天西母在东,千里看云两相忆”,这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诗人将自己与亲人置于天各一方的场景中,通过“千里看云”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思念之情的深远与强烈。这种情感超越了空间的距离,跨越了千里的阻隔,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团聚的强烈愿望。
最后,“吁嗟乎,金之罍兮不可以挹酒浆。安得持之登北堂,注以阿母流霞觞。醉呼仙人魏伯阳,授尔宝诀长生方。母子相看颜色好,不劳望云悲远道。”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无法相聚的遗憾,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长寿的追求。他想象着能够借助金罍,跨越距离,与母亲共享美酒佳肴,甚至寻求仙人传授长生不老之术,以此来弥补不能常伴左右的遗憾。同时,他也希望母子之间能够保持和谐美好的关系,无需因距离而感到悲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深切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答任师中
石城山下居,草草已经岁。
终日对山吟,何尝问阴霁。
自知有义命,百事安拙计。
每蒙亲朋念,尺书来者继。
岂徒问寒温,亦惑慰穷滞。
惟公见爱心,不逐时情替。
亲迂老匠笔,特枉长吟惠。
良金岂雕刻,文锦自灿丽。
太羹充馁肠,灵药去昏翳。
所得适所怀,拜赐敢不励。
诗骚久寂寞,俗士鲜缉缀。
公常得之深,豪赡有规制。
顷闻湖州祸,文字倦且废。
朝廷极仁恕,风俗当训厉。
终令服宽典,不忍投四裔。
吾侪今唱酬,正可颂治世。
况当导情性,无自取罪戾。
敢于韶濩前,率尔献郑卫。
累约舍弟纯礼以职事未至
落叶犹同飞,寒鸟犹并枝。
我汝独何负,不得长相随。
偶为细累拘,跬步成天涯。
后日更远适,会合信难期。
尚愿家国宁,且作千日离。
悠悠百年间,几别颜即衰。
从宦非我志,功名徒自欺。
谁言干寸禄,坐使手足违。
逐末背本心,得一万已遗。
我汝粗有识,此事良同悲。
安得长洲田,清水稻百畦。
将汝入故庐,亲戚坐成围。
幼弟就文史,长兄近砭医。
孝谨奉诸宗,祭祀洁四时。
此外逐风月,对酌白酒卮。
毕世为善人,不负生育慈。
斯志傥未遂,终为路人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