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其三》全文
- 注释
- 缧绁:拘禁,这里是身陷囹圄的意思。
戎庭:敌国的朝廷。
恨有馀:遗憾很多。
蚕知君意:比喻对方是否理解自己的心意,这里以蚕喻人。
一介:一个微不足道的人,自谦之词。
苏子节:指苏武的气节,苏武是西汉时期出使匈奴被扣留,持节不屈的忠臣。
数回:多次。
李陵书:指投降书信,李陵是汉代将领,兵败后投降匈奴,这里借指不忠的行为。
- 翻译
- 身陷敌国宫廷遗憾颇多,你的心意蚕儿可懂得如何?
羞愧自己缺乏苏武那样的气节,几次三番耻于像李陵那样投书求和。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佚名的《晚秋(其三)》中的四句。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一份深沉的哀愁与无奈。在这个季节,自然界已经步入了晚秋,而心中却充满了戎庭之恨,似乎那些过去的不快乐依然如影随形。而蚕知君意的提问,则是一种自我心理的探寻与质疑,诗人在询问自己的内心世界,一切的苦恼和无奈又该如何释怀?
接着,一介耻无苏子节,这里所指的“一介”可能是指自己的一点点羞愧,而“苏子节”则是古代忠臣苏武,苏武曾在戎狄之地牧羊十九年而不屈,成为后世忠贞的典范。诗人自比于苏武,但自己的行为却无法与这位英雄相提并论,从中可见诗人内心的自责与无奈。
最后,“数回羞寄李陵书”,这里的“数回”表达了诗人反复思考和深感羞愧的情绪,而“李陵书”则是指古代将领李陵的书信。李陵曾被派往北地与匈奴作战,最终因为兵力不足而投降,这在当时是一件颇受争议的事情。诗人通过这次书信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往无法挽回之事的深深遗憾。
总体来看,这四句诗充满了对过去的反思与自我批判,透露出一种对于个人的行为和选择无比懊恼的心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李伯承四首·其二
结束事行役,京洛辞豪游。
朝发卢龙下,夕见黄河流。
飞泉洒濠梁,高澨望马丘。
淮阳岂云远,卧治亦已优。
宁厌承明庐,补郡非所求。
君恩旷浩荡,毋俾赤子忧。
禁闼虽可恋,疲瘵待尔瘳。
赐召行复来,肃穆瞻宸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