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宫词百首·其十三》
《宫词百首·其十三》全文
唐 / 和凝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兰殿春融自靘笙,玉颜风透象纱明。

金簧如语莺声滑,可使云和得名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春融(chūn róng)的意思:春天来临,冰雪融化。

得名(dé míng)的意思:获得名字或称号

殿春(diàn chūn)的意思:殿春指宫殿中的春天,比喻君主的后宫。

独得(dú de)的意思:指只有自己一个人得到或获得。

风透(fēng tòu)的意思:风吹透,指寒风吹过身体,感到十分寒冷。

金簧(jīn huáng)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书法的笔势雄健有力,如同金属弹簧一样有弹性。

颜风(yán fēng)的意思:指人的面容风采、举止态度。

莺声(yīng shēng)的意思:指美好的声音或动听的歌声。

玉颜(yù yán)的意思:形容女子容貌美丽,皮肤白皙如玉。

云和(yún hé)的意思:和谐相处、友好相待

注释
兰殿:兰花装饰的宫殿。
春融:春天的温暖气息。
靘笙:清亮的笙乐。
玉颜:美丽的容颜。
风透:微风吹过。
象纱:象牙白色的薄纱。
金簧:金色的笙箫。
如语:如同说话。
莺声滑:声音婉转如黄莺鸣叫。
云和:古代传说中的音乐之神。
独得名:独一无二,声名远扬。
翻译
兰花宫中春意融融,笙乐自然清脆动人。
她的玉颜在微风中透出象牙纱的明亮。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宫廷生活的诗句,充满了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兰殿春融自靖笙"一句,以"兰殿"指代宫殿,以"春融"形容春天温暖和煦的气息,"自靖笙"则暗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宁静与安详。接下来的"玉颜风透象纱明",通过对比将女子的肌肤比作洁白无瑕的玉,形容其光滑细腻,仿佛能够让春风穿透,而那"象纱"则是古代珍贵的丝绸,用以形容女子肌肤之细腻。

第三句"金簧如语莺声滑",以"金簧"比喻乐器中的金属拨子,以此来形容宫中音乐的清脆悦耳,而"莺声"则是指燕子的叫声,用来形容女子声音之柔美。最后一句"可使云和独得名",通过神话中的云和故事隐喻,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女子或宫廷生活的极高赞誉。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精致的笔触与细腻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充满美好意境的春日宫廷图景。

作者介绍

和凝
朝代:唐   字:成绩   籍贯: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   生辰:898-955年

和凝(898-955年),五代时文学家、法医学家。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幼时颖敏好学,十七岁举明经,梁贞明二年(916)十九岁登进士第。好文学,长于短歌艳曲。梁贞明二年(916)进士。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后晋天福五年(940)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后汉,封鲁国公。后周时,赠侍中。尝取古今史传所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两卷(951年)。
猜你喜欢

方吉人副帅扈从木兰有怀却寄·其一

忆昔叨陪扈从时,青山曾画亦曾诗。

云中帐殿烟为幕,雪里松林玉作枝。

围合尘黄传射虎,山回日黑看收旗。

遥知走马冈峦下,笑我狂吟旧路歧。

(0)

出南山口有感

车尘扰扰送骊歌,廿载关山几度过。

易水风高霜气早,蓟门秋老雁声多。

尚书旧隐寻荒谷,司户遗坟感逝波。

却望长安频泣玉,不堪岁月已蹉跎。

(0)

北归漫兴·其一

知命无为更讳穷,顺时那得复求通。

病余骏骨诚难市,老去蛾眉不易工。

牺象已看殊断木,琴材何事待焦桐。

此身并付荣枯外,抛掷枭卢一笑空。

(0)

论董书绝句·其五

衣带过江宣示表,漆镫夜照属王修。

今宵偶记遗他日,可得千年伴我不。

(0)

吴山山后观乱石

披月访名山,雅具林壑癖。

欢携崟崎人,茫鞋穿乱棘。

造化苦雕锼,皴疱诡裁织。

穿凿已殊轨,卷然罕定式。

性坚理以曲,肤皱体难直。

厥初谁磨砻,崔嵬巧借力。

当时补天余,散令绝壑殖。

神瀵流瀁瀁,钟乳悬湜湜。

象脰纷可宝,猿尻沓莫识。

幻作眠狮形,狰狞险难陟。

杂糅如古篆,蝌蚪猵屴崱。

蟹眼光磨云,幽洞草生荝。

伸爪作之而,权奇杳无极。

远坼巨灵蹠,神鳌齿畟畟。

赩若胭脂钱,斑缬有万亿。

黝如丑妇瘿,见之不再忆。

黄若新鹅拳,翡翠穿胸臆。

我叹磈磊多,填膺悲莫抑。

青精谁作饭,令我好颜色。

掷杖归空林,厓柴闻翕息。

(0)

山村

一径松阴转,人家半岭分。

溪声常带雨,鸟梦不离云。

野兴吟秋色,间情醉夕曛。

羡他田舍乐,鸡犬亦欣欣。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