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京师初归答容琴月》
《京师初归答容琴月》全文
明 / 陈献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到手(dào shǒu)的意思:指得到、取得、获得某物。

风月(fēng yuè)的意思:风月是指风景和月亮,常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色或良好的人文环境,也可以表示男女之间的浪漫情愫。

记得(jì de)的意思:保持记忆,不忘记。

旧游(jiù yóu)的意思:指旧时的朋友或旧日的游伴。

秋雨(qiū yǔ)的意思:秋天的雨。

人灯(rén dēng)的意思:指人们将自己比作灯光,为社会、他人带来温暖和帮助。

未应(wèi yìng)的意思:没有回应,没有应答

下说(xià shuō)的意思:指在言语中采取谦虚、低调的态度,不说自己的长处或者好事,而是将自己的长处或好事归功于别人。

新诗(xīn shī)的意思:指创作于近代的诗歌形式,与古代诗歌形式相对。

游风(yóu fēng)的意思:指自由自在地行走,不受拘束的状态。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京师初归答容琴月》表达了诗人对旧日友情的怀念和对新诗创作的喜悦之情。首句“旧游风月未应忘”表明他对过去在京师的美好时光记忆犹新,尤其是那些与朋友共度的风花雪月的夜晚。第二句“到手新诗喜欲狂”则直接表达了他收到新诗时的激动和欣喜,仿佛诗歌创作的灵感如泉水般涌出。

后两句“记得长安秋雨夜,三人灯下说西良”通过回忆具体的场景,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在那个长安的秋雨之夜,他们三人围坐灯下,一同谈论着远方的西良(可能指人或地名),那份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话题使得回忆更加温馨而动人。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展现出文人士大夫的情怀。

作者介绍
陈献章

陈献章
朝代:明

(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猜你喜欢

?川花树歌

正月二月春风微,?东?西花乱飞。

着水才冲青雀舫,因风复上白鸥矶。

此日一杯人易老,他时千树春能好。

总令游子步常迟,更虑行人归不早。

飞花往往别前轻,白发年年离处生。

芳草但知萦去骑,绿杨何用送流莺。

(0)

再去田园·其一

两载还故庐,幽意颇渐适。

方与海滨老,农谈忘日夕。

朝看驱牛出,暮见栖鸟息。

时复北窗下,对客娱篇籍。

揆予从薄宦,谦下祖老易。

秩匪三千钟,愿过六百石。

剪蓬蒋诩园,载酒扬雄宅。

息影辞嚣烦,秉心庶静默。

奈何舍此去,慨焉悲物役。

多谢南山云,岁晚迟来客。

(0)

出衡山县行数十里古松道中至山下作

未登衡岳寺,先看衡岳松。

清阴夹道植,翠色百里封。

左右分偃盖,前后引扶筇。

天清下鸾鹤,风至舞虬龙。

俯瞰千寻壑,直上万仞峰。

穹标倚霞岭,逸韵答石淙。

凉荫苍苔石,香袭丹桂丛。

我来值穷秋,凄凄霜露浓。

既钦淩寒节,复惬幽赏悰。时见松下人,采芝?紫茸。

思愿从之游,耸身青云中。

何时鍊金液,于此驾轻鸿。

(0)

小馆新种桃花黄平倩庄得全两学士过看黄既断酒庄亦有宿酲皆不待酌而去贻以此诗

昔予游海上,灵山屡淹泊。

海峤气长春,玉窗桃未落。

仙者四五辈,流霞劝春爵。

归来入汉宫,谒帝蓬莱阁。

韶光暮春月,京华逐行乐。

结侣过前蹊,游仙慕丹壑。

丹壑何迢遥,前蹊发红萼。

移处乍绯绯,看时即灼灼。

接叶隐啼莺,交枝舞青雀。

愿栽东海桃,不种西山药。

黄子辞世氛,夙有绥山约。

庄生早结绶,半醉称臣朔。

予非避世人,君岂问津客。

再至宁当迷,来朝恣欢酌。

(0)

寄何孔参逸人于端溪

家住清溪侧,溪清照古颜。

言是沉冥客,栖遁此溪山。

君平方坐肆,季主亦开关。

一探元命秘,观世出人寰。

天人本微妙,神理况清閒。

宁同名利士,滞迹风尘间。

(0)

赋得文杏梁·其一

文杏梁,卢妇郁金堂。下临玉池水,双栖紫鸳鸯。

春风杨柳堤,堤前步步得相将。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