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使京西》
《奉使京西》全文
唐 / 李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卢龙已复两河平烽火楼边处处耕。

何事书生走羸马,原州城下又添兵。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fèng使shǐjīng西
táng / shè

lóngliǎngpíngfēnghuǒlóubiānchùchùgēng

shìshūshēngzǒuléiyuánzhōuchéngxiàyòutiānbī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河平(hé píng)的意思:形容水面平静,没有波澜。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两河(liǎng hé)的意思:指两个河流相互交错、纵横交错的地区。

事书(shì shū)的意思:指办公室或公文处理事务。

书生(shū shēng)的意思:指有学问但缺乏实际经验的年轻人。

翻译
卢龙关已经收复,两河地区恢复了和平,
战争烽火台边的人们都在耕作,生活重新安定。
注释
卢龙:古代地名,指卢龙关,位于今河北北部。
复:收复,重新占领。
两河:泛指黄河和洛河之间的地区,这里指代中原地区。
烽火楼:古代用于传递军事信息的烽火台。
耕:耕种,农业生产。
何事:为什么,什么原因。
书生:读书人,知识分子。
走:骑着。
羸马:瘦弱的马,形容马匹疲惫或状态不佳。
原州:古地名,今甘肃省武威市附近。
添兵:增加兵力,增派军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争结束、恢复和平的景象。“卢龙已复两河平”表明了战乱已经过去,卢龙(今属河北)以及两河地区(指黄河与淮河之间的广大地区)都恢复了平静。"烽火楼边处处耕"则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结束后,烽火台旁的人们重新开始耕作的和平生活。

然而诗人随即转向质疑“何事书生走羸马”,这里的“书生”指的是知识分子或士人,他们通常不涉足军事,但现在却不得不骑着羸马(一般指老弱病残的马)参与战争,显示出一种无奈和悲凉。

最后一句“原州城下又添兵”,则表明尽管和平已经到来,但战争的威胁仍然存在,需要不断地在边塞地区增兵备战以应对可能到来的侵扰。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担忧。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于和平与战争交替中人们生活变迁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未来不安局势的隐忧。

作者介绍
李涉

李涉
朝代:唐   字:不详   籍贯:洛(今河南洛阳)   生辰:约806年前后在世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猜你喜欢

秋日挈舟茉莉沙追送孔参军即景口占以赠其行·其四

花摇知白鹭,水落见红螺。

一片萧疏雨,声先到芰荷。

(0)

白华园作·其二十九

香好消魂梦,氤氲至夜分。

馀烟飞不尽,凝作半床云。

(0)

大奴曲·其五

炕用蔚州煤,墙衣高丽茧。

羊酪入酒香,馀肉肥鹰犬。

(0)

对花作·其二

芙蓉三日醉,菡萏一秋香。

白首难忘汝,相依此瘴乡。

(0)

题箕山石上

巢许非吾志,林泉偶自閒。

如逢尧舜禅,岂肯入箕山。

(0)

耶溪·其二

一片耶溪水,佳人拂镜过。

至今生菡萏,香比洞庭多。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