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暮之春六章章五句·其三》
《暮之春六章章五句·其三》全文
宋 / 陈傅良   形式: 古风

暮之春兮雍雍熙熙,尧裳兮舜衣。

五弦之琴兮一夔,曾不知结绳秉钺何时瞻言千载忽焉其远而。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秉钺(bǐng yuè)的意思:拿着权杖,掌握着权力。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忽焉(hū yān)的意思:突然,忽然间

结绳(jié shéng)的意思:用绳子或线束紧或绑扎物体,比喻团结一致,互相依靠,共同努力。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五弦(wǔ xián)的意思:指琴弦的五个音高,比喻技艺高超,音乐才华出众。

熙熙(xī xī)的意思:形容人多、热闹的样子。

一夔(yī kuí)的意思:指一次猛烈的打击或冲击。

雍雍(yōng yōng)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宏大。

雍熙(yōng xī)的意思:形容国家或家族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瞻言(zhān yán)的意思:瞻仰着说话的人的言辞,表示对其言辞的高度赞赏和重视。

翻译
暮春时节啊,和煦繁荣,
尧帝的服饰,舜帝的衣裳。
注释
暮:傍晚或晚春。
熙熙:繁荣兴盛的样子。
尧裳:尧帝的服饰,象征古代贤君。
舜衣:舜帝的衣裳,同样象征贤德。
五弦之琴:古代的五弦琴,象征音乐。
一夔:夔为古代传说中的独脚神兽,这里指代人才。
结绳:原始社会的记事方法,象征简单朴素。
秉钺:拿着斧钺,象征权力和军事。
千载:千年。
忽焉其远:忽然间感觉遥远。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傍晚的和谐景象,诗人以“暮之春兮雍雍熙熙”起笔,形象地展现了春日落日余晖中的和煦气氛。接下来,“尧裳兮舜衣”借用了古代贤君的服饰来象征盛世气象,暗示着社会的繁荣和安定。

“五弦之琴兮一夔”运用典故,五弦琴象征高雅的艺术,一夔则指独奏者技艺超群,暗喻人才出众。诗人借此表达对音乐艺术的赞美,以及对贤能之士的推崇。

“曾不知结绳与秉钺兮何时”一句,通过“结绳”(原始记事方法)和“秉钺”(象征权力),暗示了历史的变迁,表达了对古代文明的追溯和对当下和平的珍惜。

最后,“瞻言千载兮忽焉其远而”感慨时光流转,千年历史转瞬即逝,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对未来的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寓含了对盛世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沉思,体现了宋代文人陈傅良的文学造诣。

作者介绍
陈傅良

陈傅良
朝代:宋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一一

青山门外白云飞,杨柳溪边引客归。

莫怪坐来频劝酒,自从别后见君稀。

(0)

满江红·其一

一掬乡心,付杳杳、露莎烟苇。

来相伴、凄然客影,谢他穷鬼。

新绿旧红春又老,少玄老白人生几。

况无情、世故荡摩中,凋英伟。词场笔,行群蚁。

战场胄,藏群虮。问何如清昼,倚藤凭棐。

流水青山屋上下,束书壶酒船头尾。

任垂涎、斗大印黄金,狂周顗。

(0)

赠友人莫之用

抱犬高眠已云足,更得牛衣有馀燠。

起来败絮拥悬鹑,谁羡龙髯织冰縠。

踏翻菜园底用羊,从他春雷吼枯肠。

击钟烹鼎莫渠爱,小芼自许猴葵香。

半世饥寒孔移带,鼠米占来身渐泰。

吉云神马日匝三,樗蒱肯作猪奴态。

虎头食肉何足誇,阴德由来报宜奢。

丹灶功成无跃兔,玉函方秘缘青蛇。

(0)

寒食上巳杂吟八章·其三

碧桃花底小寒轻,绰约仙姿格外清。

锦绣卷还春去了,蓝桥风露放云英。

(0)

钱塘上元夜祥符寺陪咨臣郎中丈燕席

月明如昼露叶浓,锦帐名郎笑语同。

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东风。

红云灯火浮沧海,碧水楼台浸远空。

白发蹉跎欢意少,强颜犹入少年丛。

(0)

试院次韵马驹父见寄

华发萧萧知更稀,回头五十四年非。

花添病眼正临卷,春满故园犹未归。

止酒独醒陶靖节,寄诗相忆谢玄晖。

若为比得新篇美,西蜀江头锦一机。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