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追和东坡梅花十绝·其六》
《追和东坡梅花十绝·其六》全文
宋 / 王之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堪(bù kān)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无法承受一次攻击或打击,非常脆弱或无力抵抗。

昏昏(hūn hūn)的意思:形容头脑迷糊,思维不清晰。

蠲烦(juān fán)的意思:消除烦恼,解除困扰

苦相(kǔ xiāng)的意思:形容面容憔悴、苦楚的表情。

清香(qīng xiāng)的意思:指香气纯净、芳香宜人。

诗债(shī zhài)的意思:指人们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债务。

霜蕤(shuāng ruí)的意思:霜蕤是形容冬天的霜花和秋天的落叶。

一朵(yī duǒ)的意思:指同类中的一朵,表示在众多相似的事物中突出出众的一份。

自是(zì shì)的意思:自然是如此,毫无疑问

醉眼(zuì yǎn)的意思:形容眼神迷离,如醉如痴。

注释
醉眼:因饮酒而眼神朦胧。
昏昏:模糊不清的样子。
午倦:午后困倦。
不堪:难以忍受。
诗债:指未完成的诗作或创作压力。
苦相催:苦苦催促。
清香:清新的香气。
自是:当然是。
蠲烦药:消除烦恼的良药。
霜蕤:指白花,这里可能特指菊花。
一朵来:折取一朵。
翻译
午睡中被诗债唤醒,醉眼看世界模糊不清。
无法承受这诗债的催促,使我心生厌倦。
鉴赏

此诗乃宋代文学家王之道所作,追和北宋文学巨匠苏轼(东坡)《梅花十绝》中的第六首。诗中流露出作者在午后酒醉昏睡时被诗债所困扰的无奈心情。

“醉眼昏昏午倦开”,表现了作者在午后的沉醉与疲惫,眼睛朦胧,似乎刚从梦中醒来。这种状态既是酒力未褪,也可能象征着精神上的迷茫和困顿。

“不堪诗债苦相催”,则揭示了文学创作的压力和责任。诗债在这里指的是写作的承诺或期限,作者被迫要应对这些要求,这种强烈的外部压力让人感到痛苦和无奈。

“清香自是蠲烦药”,这句则转向了梅花的美好。梅花之香不仅能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而且还具有净化心灵、解除烦恼的力量。在这里,作者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纯净、高洁事物的向往。

“为折霜蕤一朵来”,最后这句诗则是作者愿意为了那清香而亲手采撷一枝霜打之后的梅花。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也可能隐含了对于文学创作过程中个人的选择和坚持的思考。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描绘午后酒醉、诗债逼迫与梅花清香之间的情感交织,展现了作者在艺术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同时,它也表达了一种对于高洁之美的追求,以及在外界压力下个人坚守内心所爱的决心。

作者介绍
王之道

王之道
朝代:宋   籍贯:庐州濡须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
猜你喜欢

赤壁图为严仁远挥使题

新秋时节又新冬,两度登临谪宦中。

歌歇洞箫清对客,梦回孤鹤醉推篷。

百年诗赋遗文在,三国江山旧业空。

聚散升沈一樽酒,尽随残雪踏飞鸿。

(0)

张道士雪崖

冬来积雪满尘崖,清赏都归物外家。

绝磴高寒春尚早,古坛虚白夜无哗。

望中乍失青城路,深处应开玉树花。

留得岁寒终古意,年年幽寂卧烟霞。

(0)

秋日漫兴四首·其三

书剑蹉跎雨未成,登临无限故园情。

黄金台迥秋天远,白玉楼空夜月明。

篱菊不禁清露重,征衣偏觉暮寒生。

山空木落无多日,海宇春风岁又更。

(0)

贺沈维仁纳粟冠带

日月馀光照海城,翩然林壑见蜚英。

庞公素有遗安业,孺子初无近禄情。

共许良心超族党,旋闻高谊动公卿。

承家自少能知节,居富于今善处盈。

金散不移东老志,官閒何负北山盟。

也知豺獭怀酬报,为竭涓埃答治平。

宅里旌添华屋润,冠裳荣耀素袍明。

千仓万镒空如许,赢得人称长者名。

(0)

竹庄

西村耕隐处,菉竹似云屯。

九曲不知径,千竿方到门。

幽期分少室,美盛亚淇园。

为问平安信,传芳见子孙。

(0)

听鹤老人云山图

东方欲白天冥冥,宿云未敛朝烟生。

前山后山半昏晓,千树万树迷阴晴。

淋漓元气寒犹湿,上下苍茫太初色。

房山去后已无人,野屋荒林见遗迹。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