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鳞不盈寸,我羽不盈尺。
一木有馀阴,一泉有馀泽。
我将辞海水,濯鳞清冷池。
海水非爱广,邓林非爱枝。
我鳞日已大,我羽日已修。
不盈(bù yíng)的意思:不满足,不足够。
不宜(bù yí)的意思:不适宜,不合适
不同(bù tóng)的意思: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却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不广(bù guǎng)的意思:不广指的是范围狭窄、不广泛,形容事物的局限性和受限制的程度。
常事(cháng shì)的意思:常见的事情,平常的事情
垂天(chuí tiān)的意思:指山峰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景象。
辞海(cí hǎi)的意思:指辞书,特指中国现代第一部辞书《辞海》。
大波(dà bō)的意思:形容大规模的浪潮、大动荡或大变动。
荡薄(dàng báo)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败坏,道德沦丧。
邓林(dèng lín)的意思:指人的思想、行为等具有迟钝、呆板的特点。
非不(fēi bù)的意思:非不意味着不一定,表示并非完全否定或排除的意思。
风波(fēng bō)的意思:指风和波浪,比喻社会上的动荡和纷争。
海水(hǎi shuǐ)的意思:指大海的水,比喻广阔无垠的事物或众多繁杂的事物。
鲸鹏(jīng péng)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能力超群。
惊风(jīng fēng)的意思:形容事情突然发生,引起人们的惊讶和震动。
巨细(jù xì)的意思:指事物的大小、程度相差很大。
可能(kě néng)的意思:有可能发生或存在的事物
鳞羽(lín yǔ)的意思:鳞羽意指鱼的鳞和鸟的羽毛,形容事物的密集和繁多。
蒙笼(méng lóng)的意思:指用欺骗、迷惑、压制等手段将人控制或限制在某种状况或环境中,使其无法自由行动。
木有(mù yǒu)的意思:没有
鹏游(péng yóu)的意思:指鹏鸟翱翔游动,形容志向远大,才华出众,行事超群。
刷羽(shuā yǔ)的意思:指用刷子梳理羽毛,比喻整顿纠正,使之井然有序。
吞舟(tūn zhōu)的意思:指舍小利图大利,舍近求远,不计后果。
无所(wú suǒ)的意思:没有任何地方
鱼鸟(yú niǎo)的意思:形容非常珍贵、稀有的事物或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海洋与森林的壮丽画面,并通过对比海水和邓林(森林)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认知和生存环境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开篇即设立了两个不同但又相对的空间,海洋代表着辽阔而自由的天地,而森林则是多变且复杂的世界。
接下来的几句“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海水饶大波,邓林多惊风”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动态变化,强调了生存环境的无常与危险性。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观察,也隐喻着人生的坎坷和社会的变幻。
“岂无鱼与鸟,巨细各不同。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一段,则进一步强调了生物之间的差异性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性。在这里,“鲸”和“鹏”象征着在不同的空间中生存的极端形态。
诗人通过“我鳞不盈寸,我羽不盈尺”自比渺小,表达了对自身力量有限的认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环境适应能力不足的忧虑。紧接着,“一木有馀阴,一泉有馀泽。我将辞海水,濯鳞清冷池。我将辞邓林,刷羽蒙笼枝”则展现了诗人对寻找更适宜生存环境的渴望,这里的“清冷池”和“蒙笼枝”象征着理想中的安宁所在。
最后,“海水非爱广,邓林非爱枝。风波亦常事,鳞鱼自不宜。我鳞日已大,我羽日已修。风波无所苦,還作鲸鹏游”一段,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环境的接受和对未来生存状态的乐观预期。在这里,“我鳞日已大,我羽日已修”意味着个人能力的成长和适应力的提升,而“风波无所苦,還作鲸鹏游”则象征着诗人对于自由生存和勇敢面对挑战的决心。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深刻地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我与宇宙、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哲理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