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花阴古渡,菰叶乱寒河。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农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沉的情感。
首联“拾禾田妇满,争稻野凫多”,开篇即展现了一幅繁忙而生动的田野劳作图景。田间,农妇们弯腰拾禾,动作熟练而专注;远处,野鸭在稻田中嬉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既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暗示了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
颔联“早恨咸潮浸,迟忧白露过”,则将视角转向对自然环境的担忧。咸潮侵袭,早来的农人忧虑作物受损;白露过后,晚来的农人又担心作物成熟期错失。这两句以时间为主线,表达了农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担忧,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丰收的渴望和对土地的深情。
颈联“蓼花阴古渡,菰叶乱寒河”,转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凄美的水边景色。古渡口旁,蓼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增添了几分古朴与宁静;河面上,菰叶随波荡漾,与寒冷的河水交织出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尾联“更欲携渔具,乘秋涉海波”,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冒险的向往。在收获季节,农人或许会放下手中的农具,带上渔具,乘着秋风,踏上探索未知海域的旅程。这一联不仅展现了农人生活的多样性,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和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农人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深切感受,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社会生活的风貌,同时也蕴含了对劳动、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題磨崖碑
浯溪一峰插天齐,上有李唐中興碑。
肃宗勳鄴愈烜赫,次山文字真崛奇。
我昔为州坐兩載,吏鞅束縛马就羈。
咫尺名山不可到,抱恨常若有所遺。
兹游得遂償素願,況有文字古一夔。
周遭巖壑尋勝迹,摩挲石刻立多時。
野僧半解知人意,滿巵笑岘酒一杯。
桐川郡圃梅极盛,皆围抱高木,浙中无有
家住丹枫白苇林,横枝一笑万黄金。
玉溪园里逢千树,还尽春风未足心。
王仲行尚书录示近诗,闻今日劝农灵岩,次韵
馆娃宫殿压云头,自昔登临隘九州。
云浪长风三万顷,苍烟古木二千秋。
宾僚谁伴作诗苦,父老竞传敷政优。
想见归骖穿夜市,月边灯火满西楼。
逍遥楼席上赠张邦达教授,张癸未省闱门生也
畴昔金门看选贤,一星终矣半英躔。
谁怜蛮府清池句,不著南山捷径鞭。
作者七人茅瘴地,肃霜九月菊残天。
浮生聚散如风雨,同倚东楼岂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