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师访东坡,宁辞万里步。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世(bàn shì)的意思:指一生的一半时间,表示时间的长久。
杯渡(bēi dù)的意思:杯渡是一个形容词,表示非常短暂或转瞬即逝。
不作(bù zuò)的意思:不做,不从事某种行为或活动
陈俗(chén sú)的意思:指陈旧、庸俗的习惯、观念或行为。
道义(dào yì)的意思:指道德和义理,即对事情的正确判断和正确行为的准则。
东坡(dōng pō)的意思:指杜甫和苏轼这两位唐宋文学家,也泛指文学才子、文化名人。
而今(ér jīn)的意思:表示现在,目前,如今。
浮杯(fú bēi)的意思:指人生短暂,应珍惜时间。
观音(guān yīn)的意思:观音是佛教中的一位菩萨,也称为“观世音菩萨”,代表着慈悲和智慧。在成语中,观音常常指代善良、慈悲心肠的人。
妙相(miào xiāng)的意思:形容外表美丽动人,容貌出众。
去住(qù zhù)的意思:指人的行动或言语态度,迅速果断,毫不犹豫。
却归(què guī)的意思:表示事物最终还是回到原来的状态或归宿。
世间(shì jiā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间,泛指人世间的事物和现象。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随缘(suí yuán)的意思:顺从自然的安排,不强求,顺其自然。
相契(xiāng qì)的意思:指彼此心意相通、意见一致。
应感(yìng gǎn)的意思:指对某种情感或事物产生共鸣或感受。
智力(zhì lì)的意思:智力超过常人,非常聪明。
只是(zhǐ shì)的意思:仅仅,只不过
- 注释
- 妙智力:观音的超凡智慧。
应感:顺应感应。
随缘度:随顺因缘去度化他人。
芝师:指某位名叫芝的法师。
东坡:苏东坡,北宋文学家。
宁辞:宁愿,不辞。
妙相契:深奥的佛法相合。
行穷:行走遍尽。
浮杯渡:乘舟漂流。
焚囊钵:焚烧掉世俗的财物,只保留修行用的碗和袋子。
陈俗具:陈旧的世俗物品。
会取:将来,回归。
而今路:现在的道路,可能指修行之路。
- 翻译
- 观音的智慧无比,能顺应因缘普度众生。
芝山法师拜访苏东坡,即使万里之遥也不辞辛劳。
他们的道义和佛法相契合,共同生活了十年。
他们遍历世间,又想乘舟漂泊以求解脱。
我愿意舍弃世俗财物,只带着必需的修行用品。
等到回归的时候,希望能找到当初的道路。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所作,名为《和郭功甫韵送芝道人游隐静》。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通过表达对佛教修行者的赞美与理解,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于尘世生活的超脱态度。
"观音妙智力,应感随缘度。"
这两句诗直接点出了对观音菩萨的崇敬,"妙智力"指的是观音菩萨救苦救难、具备深厚智慧和力量,而"应感随缘度"则表达了佛教中因缘果报的理念,即一切事物皆由因缘聚合而产生,感应之间相互作用。
"芝师访东坡,宁辞万里步。"
诗人提到“芝师”,指的是修行者芝道人,此处表明即使是长途跋涉,也愿意踏足千里之外的“东坡”(苏轼自称),以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道义妙相契,十年同去住。"
这里,“道义”指的是佛法和道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芝道人在精神上的高度契合,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朋友,更是志趣相投、共同修行的伙伴。
"行穷半世间,又欲浮杯渡。"
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红尘俗世的看破与超脱,“行穷”意味着在世间漂泊,然而“又欲浮杯渡”却表达了想要轻松摆脱现实束缚,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我愿焚囊钵,不作陈俗具。"
这句诗中,“囊钵”指的是僧侣所用之物品,而“不作陈俗具”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礼仪的拒斥,希望能够跳脱这些外在束缚,追求更为纯粹的心灵世界。
"会取却归时,只是而今路。"
最后两句,“会取却归时”意味着等到一定的时候还要回头去寻找,而“只是而今路”则是表达诗人对于当前所走之路的珍视和重视,这条路,不仅是物理上的旅途,更是心灵上的探索与修行。
整首诗透露出苏轼深厚的佛学素养和他对朋友芝道人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他个人的精神追求和超脱尘世的愿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