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闻鞑走,北马逐人飞。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舟 中 避 难 宋 /丘 葵 拿 舟 来 避 难 ,别 我 钓 鱼 矶 。帆 卸 遮 春 雨 ,衣 濡 晒 落 晖 。南 师 闻 鞑 走 ,北 马 逐 人 飞 。见 说 漳 桥 断 ,銮 舆 曷 日 归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马(běi mǎ)的意思:北马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指的是北方的马。
避难(bì nàn)的意思:躲避危险,寻找安全的地方。
春雨(chūn yǔ)的意思:春天的雨水。比喻对人们的生活起到滋润作用的事物。
钓鱼(diào yú)的意思:比喻用诱饵引诱别人上当受骗。
见说(jiàn shuō)的意思:指被人传颂或议论,形容某人的名声或事迹广为人知。
銮舆(luán yú)的意思:指皇帝的车驾,也泛指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落晖(luò huī)的意思:太阳落下山头,天色渐暗。
鱼矶(yú jī)的意思:指人们在垂钓时,用来放置鱼竿的矶子。比喻人在某一领域非常有经验和技巧。
- 注释
- 舟:船只。
避难:躲避灾难或战争。
钓鱼矶:垂钓的岩石或地点。
帆卸:收起船帆。
春雨:春季的雨水。
落晖:落日余晖。
南师:南方的军队。
鞑: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
走:逃跑。
北马:北方的骑兵。
逐人飞:追逐人群如飞。
漳桥:地名,可能指具体桥梁。
銮舆:古代皇帝乘坐的车驾。
曷日:何时,何日。
- 翻译
- 乘船去避战乱,离开我常垂钓的地方。
船帆收起遮挡春雨,湿衣服晾在夕阳下晒干。
南方军队听说敌虏逃窜,北方的马匹追击人群。
听说漳桥已被破坏,皇帝何时能返回京城?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动荡不安时期,选择乘船逃离战乱的景象。开篇“拿舟来避难,别我钓鱼矶”表明诗人为了躲避战乱,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钓鱼之地——“钓鱼矶”,这个地方名可能是虚构的,用以表达对旧日安宁生活的留恋。
接着,“帆卸遮春雨,衣濡晒落晖”写出了诗人在船上所遭遇的天气变化。帆被春雨浸湿,自身也因此而湿透,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避难途中的艰辛与不适。
“南师闻鞑走,北马逐人飞”一句,则是对外界战乱的描述。“南师”可能指的是南方的军队,而“北马”则是北方的征战之马。这两句通过强烈的动词“走”和“飞”,传达了战争的紧迫感,表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最后,“见说漳桥断,銮舆曷日归”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家园破败的担忧。这里的“漳桥”可能是诗人的故乡或某个重要地点,而“銮舆”则是指装饰华丽的车辆。通过这些细节,诗人表达了对返家的渴望以及对和平时光的怀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的逃离与流离失所,更重要的是,它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在战乱中的动荡不安。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的细腻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时代的悲哀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春晚小饮
病卧虚斋一味慵,今年春事又成空。
箨龙奋迅风雷际,木笔凋零雾雨中。
平野草深黄犊健,断溪水长画船通。
小儿偶得官楼酒,鲎醢鳅乾一醉同。
夜归舟中作
意薄杨修唤小儿,孤舟自笑发成丝。
放开痴腹无非梦,拈起幽怀总是诗。
霜下忽惊桐叶尽,滩生更觉水声奇。
馀年那恨驱黄犊,除却为农百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