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钵初为客,岩前别是春。
梅残窗影乱,草发砌痕新。
这首《山居》由明代诗人如晓所作,描绘了一位僧人于山中修行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
首句“挂钵初为客”,开篇即点明了僧人的身份和生活状态,挂钵象征着僧侣的身份,初为客则暗示了他刚来到山中修行,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一句简洁明了地勾勒出僧人初入山林的场景。
“岩前别是春”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山中不同于世俗的春天景象。岩前之春,不仅指自然界的春光,也暗喻了僧人心中的春天,一种摆脱尘世束缚,心灵得以净化的境界。
接下来,“梅残窗影乱,草发砌痕新”两句,细腻地描绘了山中春景。梅花凋零,窗边投下的光影斑驳陆离;新生的草木,沿着石阶蔓延生长,痕迹清晰可见。这两句通过视觉细节,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寓意着生命的新开始和成长。
“日出偶无事,云来如有人”则进一步展示了山中生活的闲适与神秘。日出时分,偶尔的宁静时光,仿佛与世隔绝;而云雾的飘来,又增添了几分神秘与不可预知性。这两句既表现了山中生活的平静与自由,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神秘力量。
最后,“长歌深竹里,不记住山贫”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热爱与满足。在深竹之中长歌,不因山中生活的简朴而感到遗憾或不满,反而从中找到了乐趣与精神的富足。这不仅是对山中生活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与肯定。
整体而言,《山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在山中修行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自然、内心的深刻感悟,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