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头(bái tóu)的意思:指人到老年时头发变白,也用来形容夫妻恩爱长久。
宝花(bǎo huā)的意思:形容珍贵而美丽的花朵。
陈迹(chén jì)的意思:指已经过去的事物或迹象。
梵宫(fàn gōng)的意思:指寺庙或宫殿等建筑物的壮丽和庄严。
飞雨(fēi yǔ)的意思:形容雨势非常大,如同飞翔一般。
故宅(gù zhái)的意思:指旧居、故居,也指故人的家。
冠盖(guān gài)的意思:冠盖是指帽子和盖子,比喻掌权、控制。
过云(guò yún)的意思:过去的云彩,比喻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今来(jīn lái)的意思:指现在、近来的时候。
开士(kāi shì)的意思:指能力出众、才华横溢的人。
楼台(lóu tái)的意思:楼台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或台阶,常用来比喻权势显赫、声望高大的地位。
名山(míng shān)的意思:指有名的山峰或山脉,也用来形容有声望、有名望的人或事物。
晴空(qíng kōng)的意思:指天空晴朗无云的状态,也比喻事情的进展顺利,没有阻碍。
喜名(xǐ míng)的意思:指被人称赞和喜欢的名字或称号。
乡时(xiāng shí)的意思:乡村的时光,指在故乡或乡村度过的美好时光。
烟霞(yān xiá)的意思:指山间的烟雾和霞光,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
一片(yī piàn)的意思:形容某种状态或情景下的整体一致或一片景象。
远公(yuǎn gōng)的意思:指离家远行的人。
钟阜(zhōng fù)的意思:指人的声音洪亮激昂,有力量和感染力。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史谨的《送瓒上人住草堂寺》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一片烟霞锁万松”以烟霞笼罩松林,营造出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暗示了草堂寺的隐逸环境。次句“周颙故宅此山中”则借古人的遗迹,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点出草堂寺的悠久传统。
“乡时冠盖俱陈迹”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感慨,与今日的佛寺形成对比,体现了世事变迁。接下来,“今日楼台是梵宫”描绘了寺庙的建筑风貌,楼台亭阁成为修行者的居所,梵宫象征着佛法的庄严。
“钟阜过云生湿翠,宝花飞雨落晴空”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云雾缭绕的钟阜与如花雨般的落英,既写实又富有诗意,烘托出寺庙的清幽和祥和。最后一句“白头开士今来住,尽喜名山得远公”,以“白头开士”指代年迈的僧人,表达对瓒上人选择在此修行的赞赏,以及对远公般高僧的仰慕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草堂寺的环境、历史变迁和僧人生活,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敬仰,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友人新生活的美好祝愿。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彭景醇奉议
我庵湘山麓,君家湘江尾。
共看湘山云,同饮湘江水。
君有负郭田,饱食骄稚世。
小儿探井臼,大儿了租税。
我独生事拙,饘粥每不继。
君如李大夫,时时容乞米。
永怀湖山堂,风物自闲美。
楞严初读罢,篆冷空窗几。
微风拾残红,幽鸟妨春睡。
苍苔满门巷,榆柳阴覆砌。
杖策亦窥园,悠然望层翠。
岁时无营为,祭奠修家礼。
自觉去幼安,正复不远耳。
遥知读此诗,忻然开笑齿。
次韵许叔温赋龙学铁杖歌
君不见楚竹虚心劲如铁,上有娥英洒清血。
岁寒姿含悽怆情,乱点馀花涴高节。
又不见南山紫藤亦清雅,过头标致宜老者。
一簪华发乌角巾,瘦拳扶之立松下。
何如我公蓄神物,铿然振之露风骨。
横拈倒用惊老禅,劲如紫藤节如竹。
个是云门真正脉,不学芭蕉空指月。
十方都在此杖头,视之不见纤毫隔。
说禅游戏时卓地,魔外狐禅俱胆碎。
仙郎闻是旌阳孙,文章自宜掌帝制。
从来诗句人争说,时出一篇慰衰薾。
此篇秀如望秋山,奇峰自献晴云灭。
朅来酬唱已厌饫,与公倾倒良有素。
岂惟但和铁杖诗,追从已办登山屦。
《次韵许叔温赋龙学铁杖歌》【宋·释德洪】君不见楚竹虚心劲如铁,上有娥英洒清血。岁寒姿含悽怆情,乱点馀花涴高节。又不见南山紫藤亦清雅,过头标致宜老者。一簪华发乌角巾,瘦拳扶之立松下。何如我公蓄神物,铿然振之露风骨。横拈倒用惊老禅,劲如紫藤节如竹。个是云门真正脉,不学芭蕉空指月。十方都在此杖头,视之不见纤毫隔。说禅游戏时卓地,魔外狐禅俱胆碎。仙郎闻是旌阳孙,文章自宜掌帝制。从来诗句人争说,时出一篇慰衰薾。此篇秀如望秋山,奇峰自献晴云灭。朅来酬唱已厌饫,与公倾倒良有素。岂惟但和铁杖诗,追从已办登山屦。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49867c6a72cc51e8819.html
自豫章至南山月下望庐山
扁舟秋晚离南浦,片席摇风望新渚。
扬澜大浪晴拍天,南山窈窕开莲宇。
倒樯散策一登临,便拟掩关深处住。
吾生饱食随东南,去亦无求住无取。
江山得意且题诗,从游况复皆真侣。
青灯灼灼夜窗深,对床卧听风瓯语。
忽惊忧患一笑空,便觉此生真逆旅。
隔岸庐山金碧开,月明尚记曾游处。
何当乘兴更一游,兴阑却向钟山去。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
数笔何处山,领略分树石。
远含千里姿,间见复层出。
我本个中人,惯卧苍崖侧。
借路行人间,勃土相欺得。
那知一幅中,见此晚秋色。
悠然欲归去,远壑谁同陟。
旁人笑绝缨,捲卷成陈迹。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