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落花·其三》
《落花·其三》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随风飘复堕,先向宋东家

白少同残雪,红多似乱霞。

身轻曾入掌,命薄又听笳。

马上谁怜汝,黄金琵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残雪(cán xuě)的意思:指残余的雪,比喻事物的残余或遗留。

东家(dōng jiɑ)的意思:指招待客人的主人,也泛指提供食宿或工作的人。

黄金(huáng jīn)的意思:指黄金这种贵重的金属,也可用来比喻非常宝贵、珍贵的事物。

马上(mǎ shàng)的意思:立即、立刻

命薄(mìng bó)的意思:命运薄弱,生命脆弱,容易丧命。

琵琶(pí pá)的意思:指琵琶这个乐器,也用来比喻事物相对应的关系。

随风(suí fēng)的意思:随着风的方向而移动或改变。

鉴赏

这首诗《落花(其三)》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落花在春风中的飘零与美丽。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落花从飘扬到坠地的过程,以及它们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首句“随风飘复堕”,生动地描绘了落花在春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飘舞,最终又缓缓落下的情景。接着,“先向宋东家”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落花赋予了方向感,仿佛它们有自己的目的地,先到达了宋东家的庭院。

“白少同残雪,红多似乱霞”两句,通过对比和比喻,进一步描绘了落花的颜色与形态。白色的花瓣稀少,如同残雪般点缀着大地;而红色的花瓣则繁多,宛如天边的彩霞,绚烂夺目。这样的描写,不仅突出了落花的色彩美,也暗示了它们短暂而美丽的生命。

“身轻曾入掌,命薄又听笳”两句,表达了落花虽轻盈却命运多舛。它们曾经被轻轻捧于手心,享受过短暂的温暖与呵护,但最终还是逃不过命运的安排,随着风声(笳声)的响起,落入了尘土之中。这里既有对落花命运的同情,也蕴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一句“马上谁怜汝,黄金赎琵琶”则以一种反问的方式,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在这样一个繁华的世界里,又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这些落花的命运?是否有人愿意花费珍贵的黄金去赎回那些失去的美丽与哀愁?这一问,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价值、人情冷暖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落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脆弱,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命运、价值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五台行·其五铜台

铜台建节亦已好,犹爱金门乘羽葆。

尽捐骨肉换尊荣,花项皮枯雀儿老。

瓦棺纸衾瘗姑公,黄旗紫盖从柴宗。

共夸英主开中夏,倏见寡母迁西宫。

当时只有范丞相,惯识征诛与揖让。

九乌迭落须臾间,又扶红日一轮上。

(0)

题山水图二首·其一

青山何岧峣,下有嘉树林。

高亭昼闲敞,窗户含层阴。

前村夜来雨,石濑张素琴。

好鸟鸣檐间,始知春意深。

迥无外物累,嘿处抱冲襟。

对此案上书,悠悠千载心。

安得谢尘羁,扁舟谐远寻。

(0)

落花吟

昨日花开树头红,今日花落树头空。

花开花落寻常事,未必皆因一夜风。

人生为乐须少年,老后看花亦可怜。

典衣沽酒花前饮,醉扫落花铺地眠。

风吹花落依芳草,翠点胭脂颜色好。

韶光有限蝶空忙,岁月无情人自老。

眼看春尽为花愁,可惜朱颜变白头。

莫遣花飞江上去,残红易逐水东流。

(0)

题蒋廷晖小景

我家南山中,柴门别经久。

不知今春来,新添几株柳。

清江闲钓竹,鸥鹭还来否?

对此忽相思,长歌独搔首。

(0)

题姜舜民竹深处次苏雪溪韵

诛茅竹里似岩栖,面面窗开翠色迷。

长听雨来虚榻外,安知日转画栏西。

奚僮扫地收新箨,吟客敲门看旧题。

我欲相寻无路入,鹧鸪何处隔烟啼。

(0)

送周秀才游长沙

迢递长沙道,萧条晏岁游。

乱山黄叶寺,孤棹白蘋洲。

夕鸟冲船过,寒波背郭流。

毋论卑湿地,贾傅昔曾留。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