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烽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时期烽火四起、战事频繁的景象。
浣花(huàn huā)的意思:洗净花朵,比喻精心装饰。
节义(jié yì)的意思:指守节守义,坚守正道,不做违背道义的事情。
久已(jiǔ yǐ)的意思:长久以来已经存在或已经发生。
捐生(juān shēng)的意思:指为了公共利益或他人福祉而奉献自己的生命。
军饷(jūnxiǎng)的意思:军队的薪水或补贴
慷慨(kāng kǎi)的意思:形容慷慨大方,乐于助人,不吝啬。
殊荣(shū róng)的意思:特别的荣誉或称赞
文章(wén zhāng)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写作杰作。
忠魂(zhōng hún)的意思:指忠诚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壮志(zhuàng zhì)的意思:形容雄心壮志,追求高远目标。
子孙(zǐ sūn)的意思:后代、子孙后辈。
俎豆(zǔ dòu)的意思:指古代祭祀时摆放在祭坛上的肉食和豆子,比喻人们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争斗。
- 鉴赏
这首挽诗《常公挽诗》由清代诗人张廷榴所作,通过对常公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其忠诚、节义和对国家的贡献。诗中以“军饷频筹万马屯”开篇,描绘了常公在军务繁忙之际,仍能筹措军饷,稳定军心,犹如万马归屯,形象地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
“捐生慷慨报君恩”一句,表达了常公为国捐躯,慷慨赴死,以生命报答君王之恩的情怀,体现了他崇高的牺牲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
“文章久已推青选,节义洵堪重紫阍”则赞扬了常公不仅在军事上有卓越成就,在文学上也有高深造诣,其节操和义行足以受到朝廷的重视和尊崇。
“昔岭烽烟伸壮志,浣花俎豆慰忠魂”两句,通过历史背景的描述,展现了常公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勇敢地伸展自己的壮志豪情。同时,用“浣花俎豆”这一典故,象征性地表达了后人对他的缅怀与敬仰,如同祭奠先贤一般,以花果祭祀,慰藉其忠魂。
最后,“从知虽死犹生也,况有殊荣荫子孙”表达了对常公虽已离世,但其精神永存,且因他的功绩而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荣耀的观点。这不仅是对常公个人的赞誉,也是对其家族传承美德的肯定。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凝练,既是对常公一生事迹的概括,也是对其高尚品德和伟大精神的颂扬,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英雄人物的崇高礼赞。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