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采菱歌七首·其一》
《采菱歌七首·其一》全文
南北朝 / 鲍照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骛舲驰桂浦,息棹偃椒潭

箫弄澄湘北,菱歌清汉南。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椒潭(jiāo tán)的意思:指某个地方人杰地灵、风景秀美。

菱歌(líng gē)的意思:形容人的声音悦耳动听。

清汉(qīng hàn)的意思:指人的品行清白,没有贪污腐败的行为。

注释
骛舲:迅速行驶的小船。
驰:快速行进。
桂浦:长有桂花的江岸,此处泛指风景优美的水边。
息棹:停止划桨,比喻休息。
偃:停放,此指船停泊。
椒潭:长满椒树的水潭。
箫弄:吹奏箫曲。
澄湘北:澄清的湘江之北,澄湘也可理解为使湘江澄清,形容箫声清越。
菱歌:采菱人所唱的歌,此处泛指江南水乡的民歌。
清汉南:清澈的汉水之南,形容歌声清脆悦耳。
翻译
船儿在桂花飘香的江边疾行,停桨歇息在长满椒树的水湾。
北面湘江上悠扬的箫声缭绕,南边汉水旁菱角歌声清澈婉转。
鉴赏

这首诗是鲍照的《采菱歌》七首中的第一首,创作于南北朝时期。这段诗描绘了农妇在水边采摘菱角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如“骛舲驰桂浦”和“息棹偃椒潭”,诗人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生动的画面,其中水波荡漾,船只在水上轻快地滑行,人们在岸边休息,树木倒映在水中。

接下来的“箫弄澄湘北”和“菱歌清汉南”,则通过对声音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采菱时的悠扬乐音和欢快歌声。其中,“箫”是一种古代的吹奏乐器,诗中提到的“箫弄”传递出一种淡远而悠扬的声音,带有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菱歌”则是采菱时农妇们高声歌唱的场景,充满了生命力和欢愉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视觉和听觉细节的精心刻画,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图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作者介绍
鲍照

鲍照
朝代:南北朝   字:明远   生辰:约415年~466年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
猜你喜欢

别章仲明用前韵

此日清游云洞南,明朝远别鹤山岩。

汀洲水落雁初下,海国秋深燕尚喃。

驿路风烟连细柳,酒家篱落隔青杉。

薇垣好展神仙步,莫遣缁尘上客衫。

(0)

题雪斋夜读图赠别吕宗周

空山半弓室,长夜一编书。

严风吹北牖,飞雪被前除。

幽灯素光射,清诵寒声俱。

游心百世上,努力十年馀。

(0)

戏马台

当时衣锦去关中,天地移归隆准公。

空使秦人悲故旧,更怜刘裕愧英雄。

荒台落日蜚鸿没,春草连云戏马空。

太息重瞳千载少,舣舟不肯过江东。

(0)

九日登蜀岗次王伯纯韵

蜀岗岗头秋满天,醉舞黄花落酒船。

一水白来飞鸟外,数峰青立远帆前。

梵王宫殿金银合,帝子楼台锦绣连。

独客登临无限意,微红塔杪夕阳悬。

(0)

丁卯会试院中次诸友韵·其一

欲向青云易白衫,区区别却旧灯龛。

方知取贵凭文字,可信封侯只笑谈。

直拟横空轻似鹗,莫为作茧老如蚕。

不知鏖战三千士,他日何人步斗南。

(0)

宿泛水

宝应南边宿,逆风舟子劳。

空村防鼠窃,不寐听鸡号。

月黑平湖白,天低远树高。

家山来枕上,夜起首频搔。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