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中书舍人陈彝训赴北京·其三》
《送中书舍人陈彝训赴北京·其三》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紫禁遥连万岁山,明年思尔佩珊珊

龙文五彩腾云气,应向黄金台上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黄金(huáng jīn)的意思:指黄金这种贵重的金属,也可用来比喻非常宝贵、珍贵的事物。

金台(jīn tái)的意思:指皇帝的宝座,也用来比喻权力和地位。

龙文(lóng wén)的意思:形容文字雄伟、磅礴,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明年(míng nián)的意思:明年指的是下一年,即即将到来的年份。

珊珊(shān shān)的意思:形容女子的美丽、娇媚。

腾云(téng yún)的意思:指飞驰上升,如云飞腾的样子。形容气势磅礴,迅猛奔腾。

万岁(wàn suì)的意思:表示祝福、庆贺,意味着希望某人或某事长命百岁、长久存在。

五彩(wǔ cǎi)的意思:形容色彩丰富多彩,美丽绚烂。

云气(yún qì)的意思:云气是指云彩的形态和气象变化,也用来比喻人们的言行举止。

紫禁(zǐ jìn)的意思:指皇宫的内廷,也用来比喻权力中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皇宫与万岁山相连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友人陈彝训即将前往北京的深切思念。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龙文、五彩云气和黄金台,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

首句“紫禁遥连万岁山”,以“紫禁”象征皇宫的尊贵与神圣,“遥连”则描绘了皇宫与远处的万岁山相接的辽阔景象,展现出宏大的空间感。万岁山作为背景,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次句“明年思尔佩珊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思念之情。“佩珊珊”可能是指佩戴着珠玉饰品,象征着美好与珍贵,也暗示了对友人离去后生活中的美好期待。

第三句“龙文五彩腾云气”,通过“龙文”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以及“五彩腾云气”的动态描绘,展现了皇宫及其附属物的华美与威严。龙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权力和吉祥的象征,此处不仅描绘了皇宫的辉煌,也寄托了对友人未来仕途顺利的美好祝愿。

最后一句“应向黄金台上看”,引用了战国时期燕昭王在黄金台上招贤纳士的故事,暗含了对友人此行将有所作为、受到重用的期许。黄金台作为历史上的名胜,象征着机遇与荣耀,此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程似锦的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既展现了皇宫的宏伟与庄严,又蕴含了对友人深沉的关怀与祝福,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春日田园杂兴

儿结蓑衣妇浣纱,暖风疏雨趱桑麻。

金桃接种连花蕊,紫竹移根带笋芽。

椎鼓踏歌朝祭社,卖薪挑菜晚回家。

前村犬吠无他事,不是搜盐定榷茶。

(0)

绝句二首·其二

窗畔香云暗碧纱,平分午睡不禁茶。

相思在望登楼怯,一树木棉红尽花。

(0)

寄梁王

烽火狼烟信不符,骊山举戏是支梧。

平章枉死红罗帐,员外虚题粉壁图。

凤别岐山祥兆隐,麟游郊薮瑞光无。

自从界限鸿沟后,成败兴衰不属吾。

(0)

寄别申生二首·其一

如此钟情古所稀,吁嗟好事到头非。

汪汪两眼西风泪,独向阳台作雨飞。

(0)

忠徐倡诗

西神峨峨,睢孽蔓乘,兵涂氓膏,国武乏兴。

唶尔尸素营贿朋,城弗典守妖狐凌。

彼章缝之徒,冠伦魁能,蒲伏詟服,倒授太阿傔以承。

天廓不白暑雨冰,纲常沦隳,线绝罔凭。

胡为优徐倡,冶容倚市矜。

鬕妖驱之俾侑乐,頩玉肆詈无陵竞。

噤讴褫舞馀,怒鬟植鬅鬙。

铅为钢,刃划膺,载营霸,灼上升,顾守臣钜儒,汗恧衔愧死莫惩。

二仪磅礴忠义气,犹出下里孰可仍。

桓桓执夷徒,乃反经沟塍。

尔倡丹衷烛日月,易粉黛,誉声绳绳。

污渎流,回清澄。

(0)

漫兴一首奉怀草玄先生

噬牙不可摩,颔鳞不可婴。

所以明哲士,婉娈逃其生。

埳蛙既聒聒,陵苕亦荣荣。

怀哉一壶酒,南山最高层。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