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耿伯顺赠李居士》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以一种幽默而深邃的方式探讨了禅宗修行中的生活与觉悟。诗人王庭圭通过描述一位居士的生活情景,巧妙地传达了禅宗中关于内心觉醒与外在环境的关系。
“横担拄杖何许语”,开篇便以居士手持拐杖,独自漫步于山林间的情景开始,暗示着居士在寻求内心的平静与真理。这里的“何许语”既是对居士内心独白的疑问,也暗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那个丛林无佛祖”,接着诗人提出一个反问,强调无论身处何种环境,真正的智慧与真理(佛祖)都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不在外在的环境或物质之中。这句诗体现了禅宗中“心即是佛”的核心思想。
“但见阇梨夜不眠,衲被蒙头听粥鼓。”最后两句描绘了居士夜晚不眠,静静地听着粥锅的响声,似乎在冥想或聆听内心的声音。这里,“阇梨”指僧侣,通过这一细节,诗人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最平凡的时刻,也能发现并体验到精神的觉醒与内在的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居士日常生活的小片段,巧妙地融入了禅宗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在平凡生活中追求内心觉醒与真理的主题。诗人运用了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的语言,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人生与自我修行的意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