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此地(cǐ dì)的意思:指当前所在的地方或此时此刻的情况。
戴月(dài yuè)的意思:指人们在晚上或夜间外出时,头顶上方的月亮似乎像戴在头上一样。形容月亮高悬,明亮夺目。
法席(fǎ xí)的意思:指法律庭审时的席位,也指法庭审理案件的过程。
高兴(gāo xìng)的意思:指心情愉快、喜悦的状态。
隔山(gé shān)的意思:指两地相隔很远,像隔山一样遥远。
寒声(hán shēng)的意思:形容声音凄凉、冷冽。
含风(hán fēng)的意思:含有风的味道或特征。
秋影(qiū yǐng)的意思:指秋天的影子,比喻事物的痕迹或迹象。
去来(qù lái)的意思:指人来去的动作或事物的往来。
山樵(shān qiáo)的意思:指在山林中劳作的樵夫,比喻勤劳朴实的人。
通法(tōng fǎ)的意思:指通行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也可表示通常的做法。
香台(xiāng tái)的意思:指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声誉。
中秋(zhōng qiū)的意思:形容事物达到最好、最美好的时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穆山的幽静与神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穆山祗在白云隈”,以“祗”字强调穆山的隐秘与高远,仿佛它只存在于云雾缭绕之中,暗示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接着,“擘石为门任去来”,生动描绘出穆山入口处的奇特景象,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访客开辟的一条通道,既体现了山的险峻,又蕴含着一种自由与开放的精神。
“两涧寒声通法席,数峰秋影散香台”,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穆山的自然之美与宗教氛围。两涧之水潺潺流淌,似乎与法席上的诵经之声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而数峰秋影则映照在香台上,不仅增添了季节的色彩,也象征着精神的净化与升华。
“林藏僧梵含风远,岭隔山樵戴月回”,这两句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活动巧妙结合,展现出穆山生活的另一面。林间僧侣的梵音随风飘远,传递着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而山间的樵夫在月光下归来,象征着劳作与生活的和谐统一。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正是穆山独特魅力的体现。
最后,“此地能令高兴别,中秋时近桂初开”,诗人表达了对穆山的喜爱之情,并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美好时刻——中秋时节,桂花初开,预示着丰收与喜悦的到来。这一句不仅点明了时间的转换,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穆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与精神内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游夹山漾
出坞谢群贤,放舸理长啸。
烟岫映澄波,始知所历妙。
林壑罗秋姿,紫翠罥寒照。
蘋汀欲为雪,枫岸忽如烧。
目逐绝境往,意惬佳气要。
层峰何婵娟,湾环亦窈窕。
泛漾疑江湖,回帆复萝茑。
面面见道场,一一起凭吊。
寻幽不觉迟,归晚顾而笑。
石门免见诃,登楼感同调。
与任梅村曹烟庐丰台看花
烟庐居士间长昼,时泼岩泉扫花岫。
家住西湖山水乡,笔端犹带西湖秀。
梅村老人江湖宾,双眸炯炯鬓如银。
人世马牛浑不辨,惟与海鹤争精神。
芍药城南正放花,相期携手入晴霞。
花前烂醉熏风日,眼底徐看卷浪沙。
烟庐年少梅村老,我亦繁霜侵鬓蚤。
未识谁堪金带围,莺残花落忘昏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