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苍黄(cāng huáng)的意思:形容颜色苍白、黯淡,也用来形容人衰老、消瘦。
烽燧(fēng suì)的意思:指火炬和烽火,用以比喻战争和军事行动。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君王(jūn wáng)的意思:指君主,也用来形容权力极大的人。
鹿头(lù tóu)的意思:指事物的首要部分或者最有代表性的部分。
南渡(nán dù)的意思:指古代人民或军队由北方渡过江河南下,特指历史上刘备率军南渡长江,意味着转危为安,重获胜利。
区区(qū qū)的意思:微小、不起眼的样子
神武(shén wǔ)的意思:形容人的武艺高强,勇猛无敌。
渔阳(yú yáng)的意思:渔阳是指渔夫在阳光明媚的天气下垂钓,比喻人们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消磨时光,不思进取。
玉辇(yù niǎn)的意思:指皇帝乘坐的华丽马车,也泛指君主的车辆。
云间(yún jiān)的意思:指高山之间的云雾弥漫,形容风景优美、宜人。
自神(zì shén)的意思:指人自以为了不起或自命不凡,自我陶醉于自己的才能、成就或地位。
鹿头关(lù tóu guā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在众多同类中居于首位或领先地位。
- 鉴赏
这首诗《骊山》由宋代诗人杜常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对君王决策的深思与感慨。
首句“渔阳烽燧起云间”,以“渔阳烽燧”这一历史背景开篇,暗示了边疆战事的紧张局势,烽火连天,危机四伏。接着,“玉辇苍黄下此山”,描述了皇帝在紧急情况下仓促撤离的情景,玉辇代表皇家出行的尊贵与庄严,而“苍黄”则突出了行动的匆忙与紧迫,山字暗指骊山,此处用山来象征皇帝的避难之所。
后两句“何事君王自神武,区区南渡鹿头关”,则是对皇帝决策的质疑与反思。前一句“自神武”强调了皇帝的威严与勇猛,但紧接着的疑问“何事”则表达了对皇帝为何在如此危急时刻选择南渡而非其他更安全路径的困惑。最后一句“区区南渡鹿头关”进一步解释了皇帝的选择,鹿头关是蜀道险要之处,意味着皇帝选择了更为艰难的撤退路线,这既是对皇帝决断的质疑,也蕴含着对皇帝在关键时刻未能做出最佳选择的惋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历史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决策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国家兴衰的深切忧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