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端 午 作 宋 /晏 殊 汨 渚 沉 沉 不 可 追 ,楚 人 犹 自 吊 湘 累 。灵 均 未 免 争 琼 糈 ,却 道 蛟 龙 畏 色 丝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沉沉(chén chén)的意思:非常沉重、深沉
蛟龙(jiāo lóng)的意思:指神情威武、气势磅礴的样子。
灵均(líng jūn)的意思:灵巧聪明,才智出众。
汨渚(mì zhǔ)的意思:汨渚是一个汉字成语,意为“汨:汩汩流动;渚:水边的小洲”。形容水流湍急、声势浩大。
色丝(sè sī)的意思:形容色彩绚丽、美丽多彩。
未免(wèi miǎn)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过于极端、不可避免或无法容忍。
湘累(xiāng lèi)的意思:形容人或物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
犹自(yóu zì)的意思:仍然、依然
- 注释
- 汨渚:汨罗江。
沉沉:深深的。
不可追:无法找回或追踪。
楚人:古代楚国的人民。
犹自:仍然。
吊:凭吊,悼念。
湘累:指屈原,因他曾被流放到湘江边。
灵均:屈原的字。
未免:不能避免。
争:争夺。
琼糈:祭祀用的美酒。
却:转折,反而。
道:说。
蛟龙:传说中的水怪。
畏:畏惧。
色丝:彩色的丝带,古人认为可以驱邪。
- 翻译
- 汨罗江水深沉无法追寻,楚地的人们还在凭吊湘水中的遗民。
屈原未能避免争夺祭祀的美酒,他却说蛟龙畏惧彩色的丝带。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晏殊的《端午作》,通过对屈原投江的汨罗渚的描绘,表达了对屈原的深深怀念和对其悲剧命运的感慨。首句“汨渚沉沉不可追”形象地刻画了汨罗江水的深沉与浩渺,暗示了屈原的悲剧无法挽回。次句“楚人犹自吊湘累”则点明后世人们对屈原的长久哀思,将他比作湘江之累(湘累),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第三句“灵均未免争琼糈”中的“灵均”是对屈原的尊称,“琼糈”指祭祀的美酒,此句暗示屈原因坚持清高,不肯妥协,以至于在政治斗争中落败。“却道蛟龙畏色丝”进一步深化了对屈原的评价,传说中蛟龙畏惧五色丝线,这里暗喻屈原的高尚节操使邪恶势力畏惧,即使身陷困境,其精神犹在。
整首诗通过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寓言般地展现了屈原的高尚人格和不屈精神,以及后人对他的深深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闲吟二首
留司老宾客,春尽兴如何。
官寺行香少,僧房寄宿多。
闲倾一醆酒,醉听两声歌。
忆得陶潜语,羲皇无以过。
闲游来早晚,已得一周年。
嵩洛供云水,朝廷乞俸钱。
长歌时独酌,饱食后安眠。
闻道山榴发,明朝向玉泉。
和微之十七与君别及胧月花枝之咏
别时十七今头白,恼乱君心三十年。
垂老休吟花月句,恐君更结后身缘。
题天竺南院赠闲元(上日下文)清四上人
杂芳涧草合,繁绿岩树新。
山深景候晚,四月有馀春。
竹寺过微雨,石径无纤尘。
白衣一居士,方袍四道人。
地是佛国土,人非俗交亲。
城中山下别,相送亦殷勤。
和同州杨侍郎夸柘枝见寄
细吟冯翊使君诗,忆作余杭太守时。
君有一般输我事,柘枝看校十年迟。
看梦得题答李侍郎诗诗中有文星之句因戏和之
看题锦绣报琼瑰,俱是人天第一才。
好遣文星守躔次,亦须防有客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