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和石学士见寄十首·其七》
《次韵和石学士见寄十首·其七》全文
宋 / 宋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荣路徘徊力已疲,保全恩惠春熙

须知散栎无庸日,方到群材搆厦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保全(bǎo quán)的意思:保护、维护

春熙(chūn xī)的意思:春天的繁荣景象

恩惠(ēn huì)的意思:恩惠广泛,无边无际。

徘徊(pái huái)的意思:指人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荣路(róng lù)的意思:指荣誉的道路或成功的途径。

散栎(sàn lì)的意思:指分散栎树,比喻人才流失或分散。

无庸(wú yōng)的意思:没有必要;没有需要

须知(xū zhī)的意思:必须知道的事情或要点

翻译
在追求荣誉的路上我已经疲惫不堪,保全和恩惠如同春天的温暖无比。
要知道,平凡的日子并不需要多余的散木,只有当它们聚集起来,才能构建大厦。
注释
荣路:追求荣誉的道路。
徘徊:犹豫不前。
力已疲:已经筋疲力尽。
保全:保护和保存。
恩惠:恩赐或好处。
剧春熙:像春天般温暖。
须知:必须明白。
散栎:普通的木材,比喻平常人。
无庸日:不需要的日子。
方到:才到。
群材:众多有用的材料。
搆厦:建造大厦。
鉴赏

这是一首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属于中唐以后的古典诗歌。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朋友之间情谊和恩惠的珍视之情,以及对友情深厚时刻保持纯洁无暇的态度。

“荣路徘徊力已疲,保全恩惠剧春熙。”这里描绘出诗人在繁华的道路上徘徊,力气已经疲惫,但仍然坚持着保护和维护彼此之间的情谊,这份情谊就像春天里渐渐生长和发展。

“须知散栎无庸日,方到群材搆厦时。”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纯洁的认识。这里的“散栎”指的是稀疏的树林,比喻为朋友之间不应有过多的私心杂念。“无庸日”意味着没有必要去计较每一天。而“方到群材搆厦时”则是说在众人共同努力,像建造高大的宫殿那样,需要大家携手共进的时候到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借用,以及对时间流转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惜和保持纯洁的态度。同时,这也反映出了宋庠本人对于朋友关系的重视以及他希望能够与友人共同前行的愿望。

作者介绍
宋庠

宋庠
朝代: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猜你喜欢

十九日访马天禄佥宪于西城不遇马上戏成四绝录奉一笑从者以是疲惫多不能兴·其一

鞍马劳劳半日程,访君西出又空行。

居人半杂卢沟语,彷佛君犹未到京。

(0)

赠吴远贡士赴南雍

禁柳青青入望馀,暖风吹雨湿征裾。

北来终奏长杨赋,南去还携小戴书。

驿路帆樯春水足,桥门灯火夜窗虚。

承闻二老身全健,几日高堂问起居。

(0)

尹先生入阁有诗次韵·其二

六街欢动马蹄灰,共报先生入相来。

兼傅青宫需大老,赞元黄阁藉英才。

琪花瑞兆秋成稔,璧宿光腾夜色开。

二十二年门下士,独惭疏劣负欧梅。

(0)

留别楚英节之二宗侄

我行徐济间,望望三日程。

波涛杂风雨,满耳皆秋声。

吾宗幸多贤,足慰千里情。

贰车始告别,水曹复相迎。

络绎问起居,道路生光荣。

缅怀忠壮公,百世留宗盟。

万顷篁墩湖,流泽渊且泓。

西亭鄱水深,东下青溪萦。

遂令好孙子,联翩发高闳。

有如照乘珠,连城价峥嵘。

顾我虽壮年,病散终无成。

乡心折一寸,白发增几茎。

所期在诸阮,努力勤功名。

谨无愧世烈,况乃逢休明。

淹留势不可,暌违意难平。

离离秋草黄,渺渺霜鸿征。

酒尽我当发,残阳下高城。

(0)

过王尚文给事

短桥流水过门前,老木垂杨夹路边。

两耳清风生竹径,一腔生意旧瓜田。

浮云久不关尘虑,白日偏能了醉眠。

南国太平容散吏,诗盟来结定何年。

(0)

盛子昭小景

风起长松鹤未还,两翁身似水云閒。

一襟古意无因泻,童子携琴正过山。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