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慈 恩 寺 偶 题 唐 /郑 谷 往 事 悠 悠 添 浩 叹 ,劳 生 扰 扰 竟 何 能 。故 山 岁 晚 不 归 去 ,高 塔 晴 来 独 自 登 。林 下 听 经 秋 苑 鹿 ,江 边 扫 叶 夕 阳 僧 。吟 馀 却 起 双 峰 念 ,曾 看 庵 西 瀑 布 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归(bù guī)的意思:不返回;不回来
独自(dú zì)的意思:单独、孤独地。
故山(gù shān)的意思:指离开家乡、远离故乡的感受,也可以用来形容思乡之情。
归去(guī qù)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返回故乡。
浩叹(hào tàn)的意思:形容感慨万分,发出长叹。
劳生(láo shēng)的意思:劳动创造生活,劳动改变命运。
林下(lín xià)的意思: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瀑布(pù bù)的意思:指水从高处直接落下的景象。
扰扰(rǎo rǎo)的意思:指连连扰乱、打扰。
扫叶(sǎo yè)的意思:比喻只看表面,不深究内情。
往事(wǎng shì)的意思: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下听(xià tīng)的意思:指在听到某人说话之后,立即采取行动或表现出反应。
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 注释
- 悠悠:长久、深远。
浩叹:深深的叹息。
劳生:辛劳的生活。
竟何能:到底能做到什么呢。
故山:故乡的山。
岁晚:年末。
高塔:高耸的塔。
独自:单独。
林下:树林之中。
听经:聆听诵经。
秋苑:秋季的园林。
扫叶:清扫落叶。
吟馀:吟诗之后。
双峰:两座山峰。
庵西:庵舍西边。
瀑布冰:结冰的瀑布。
- 翻译
- 过去的岁月引发深深的感叹,忙碌的生活又能怎样实现呢。
即使年老,也不愿离开故乡,常常在晴朗的日子独自登上高塔。
秋天在树林中聆听诵经的鹿群,傍晚在江边清扫落叶,陪伴着僧人。
吟诗之后,心中又想起了那双峰,曾经在庵西观赏过结冰的瀑布。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在游历中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岁月的留恋以及现实中的无力感。
“往事悠悠添浩叹”表明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而这种怀旧之情又带来了一种空虚和无奈。"劳生扰扰竟何能"则是对自己一生辛勤奔波但收效甚微的一种无力感。
“故山岁晚不归去”表达了诗人对于故土的思念,但却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回到过去。"高塔晴来独自登"则是诗人在晴朗的天气中,独自攀登高塔,这里可能隐喻着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林下听经秋苑鹿”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图景,诗人在林间聆听僧侣诵经的声音,同时观察到秋天里的鹿群。"江边扫叶夕阳僧"则是另一副画面,僧侣在江边清扫落叶,夕阳的光辉洒在他们身上。
“吟馀却起双峰念”诗人在吟诵诗歌时,不禁想起了远处的双峰山。"曾看庵西瀑布冰"则是对过去所见到的壮丽景象的一种回忆,庵西瀑布冰可能是诗人心中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写和对往事的追思,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时间流逝以及个人力量有限的一种深切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