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过 魏 文 贞 公 宅 唐 /杜 牧 蟪 蛄 宁 与 雪 霜 期 ,贤 哲 难 教 俗 士 知 。可 怜 贞 观 太 平 后 ,天 且 不 留 封 德 彝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蟪蛄(huì gū)的意思:指人们坚持保守、守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霜期(shuāng qī)的意思:指冬季的寒冷时期,特指霜降到冬至之间的时期。
俗士(sú shì)的意思:指平凡、庸俗的人。
太平(tài píng)的意思:太平指的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和平、安宁的境地。
贤哲(xián zhé)的意思:指有才德、有智慧的人。
雪霜(xuě shuāng)的意思:形容寒冷冰冻的天气。
贞观(zhēn guān)的意思:指人的品行高尚,道德高尚。
- 注释
- 蟪蛄:蝉的一种,生命周期很短,通常不到一年。
宁:岂能,怎能。
雪霜期:寒冬酷暑。
贤哲:有才德的人。
俗士:庸俗之人。
可怜:可悲,令人惋惜。
贞观: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太平:安定繁荣的时代。
天且不留:上天也不愿挽留。
封德彝:唐代名臣,以直言敢谏著称。
- 翻译
- 蟪蛄怎能与寒冬酷暑共度,贤明的人难以被世俗之人理解。
在那可悲的贞观盛世之后,连上天也不愿留住像封德彝这样的人才。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名为《过魏文贞公宅》。从这四句话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过去历史的回顾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蟪蛄宁与雪霜期”,蟪蛄是一种昆虫,它在严寒的冬天依然能够安然自得,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品质。这里的“宁与雪霜期”则表达了诗人对那种即便是在艰难困苦中也能保持本色的品格的赞赏。
“贤哲难教俗士知”,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上一句的意思,指出那些贤明和智慧的人,往往难以被普通百姓所理解。这里的“难教”可能包含着一种时代的无奈感。
接下来的两句“可怜贞观太平后,天且不留封德彝”,则是对历史的某种反思。“贞观”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这是一个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大好时期。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盛世之后,天道也不保留那些有德行的人物。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于英雄人物难以长久存在的感慨。
总体来看,这四句话通过对蟪蛄坚韧品质的赞赏,对贤哲之人难以被世俗理解的叹息,以及对历史变迁和英雄不再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察力和独到的情感体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逢王公慥太博
驽马不惜蹄,出门莫畏泥。
泥中逢故友,十载相乖睽。
但怪苍鬓色,斑斑俯铁骊。
少立不及语,交策或东西。
向晚我还舟,君来访长堤。
对论出处迹,存没生悲啼。
勿言少壮日,志意吐虹霓。
而今七不堪,懒又甚于嵇。
留题可及明心堂
秭雉已先嘷,卉木萼渐歇。
俯槛弄条枚,因心悟生灭。
上人本高胄,季父践清列。
而能厌纷华,乐彼方外说。
闻表兄施先辈上第
昔人事功名,五十未为老。
而今君已及,得桂诚非早。
所慰白头亲,且将黄绶好。
吾始日夜心,望尽京关道。
拜庆早归来,莫变秋庭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