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自绥州至,应多柑子黄。
喷客多含雾,甜人已饱霜。
这首诗描绘了朋友从遥远的绥州带来柑子的情景,充满了对友情和美食的赞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柑子从采摘到品尝的全过程。
首句“君自绥州至,应多柑子黄”,开篇点题,以友人的到来引出柑子的主题,暗示了柑子的成熟与丰收。接着,“玉盘堆更满,纤手臂偏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柑子比作玉盘中的珍宝,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柑子的丰盈,也暗示了它们的珍贵与诱人香气。这里,“纤手臂”可能是指采摘柑子的人,或是诗人想象中的采摘场景,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喷客多含雾,甜人已饱霜”则进一步描述了柑子的品质与口感。前一句“喷客多含雾”可能是指柑子在成熟过程中吸收了雾气,使得果肉更加鲜美多汁;后一句“甜人已饱霜”则暗示了柑子经过霜打之后,糖分更加集中,味道更加甜美。这两句通过自然现象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柑子的美味与独特风味。
最后,“就中鱼冻者,分我一笼尝”表达了诗人对柑子的喜爱之情。这里的“鱼冻者”可能是指柑子中最为鲜嫩、口感最佳的部分,诗人期待着能够品尝到这些特别的柑子。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美食的追求,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因为柑子是朋友带来的,分享这份美味也是分享友情的一种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柑子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渴望,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激之情。
狂风撼平野,沙砾眯两目。
笋舆我与君,道远疲徵逐。
惊雷一夜发,暴雨溢川谷。
平明泥没趾,寸步不容续。
我生赋穷蹇,触处背天福。
风雨岂不好,行路非所欲。
中途聊息肩,村驿便可宿。
我劳固其分,端恐僵僮仆。
燎炉燃湿薪,傍舍酒初熟。
安能浣愁肠,但取充饥腹。
中宵耿不眠,明月忽挂屋。
揽衣起视夜,秣马亦膏毂。
人情易喜愠,天道有翻覆。
阴霁那可知,去去无欲速。
我居江东,惟信之州。子来自南,而与我游。
问其所友,一时之秀。其兄韫德,亦既有就。
子学既立,子志甚远。何以终之,止在不倦。
贫贱勿厌,自然无闷。富贵勿羡,害德之本。
彼古之人,能圣与仁。我胡不能,叹其绝尘。
今子归矣,岁亦有秋。何以告子,惟圣之求。
水流有源,木生有根。惟源与根,入德之门。
求圣根源,惟正之守。正之不守,弃师背友。
丝毫之伪,勿萌于心。无有内外,亦无浅深。
由此则圣,舍此则病。是以君子,所守先正。
于以赠别,亦以自警。为别后思,且以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