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名为《题高教授写竹(其二)》。诗中描绘了高教授以笔墨挥洒竹子的场景,展现了竹子在文人墨客心中的独特地位和艺术魅力。
首句“云根烟筱出毫端”,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竹子比作从云根和烟雾中生长而出的细小竹笋,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环境和初生状态,同时也暗示了竹子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清雅脱俗的气质。
次句“遍洒文笺与素纨”,进一步描述了高教授以笔墨在文稿和素绢上尽情挥洒的情景。这里的“文笺”指的是书写用的纸张,“素纨”则是指白色的丝织品,两者都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书写材料。这一句不仅表现了高教授对竹子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投入,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第三句“今日风光公独远”,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高教授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视角和超凡脱俗的境界。这里的“风光”既可理解为自然风光,也可理解为艺术成就或个人风采。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高教授艺术追求的高度评价,认为他的作品超越了世俗的繁华,具有深远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
最后一句“空馀遗墨后人看”,则从时间的角度出发,展望了高教授作品的流传和影响。这句话意味着高教授的作品将在未来被后人欣赏和传颂,成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体现了对艺术永恒价值的肯定和对后世艺术传承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高教授写竹场景的描绘,展现了竹子作为艺术题材的独特魅力,以及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所展现出的个性、情感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艺术传承和文化发展的美好愿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勉学诗·其九
谯人夏侯氏,有女志独高。
夫家尽荡灭,节义终持操。
荣华昔共享,祸患今同遭。
妾身偶生存,志巳埋黄蒿。
亲戚勿讶我,人类异羽毛。
引刀断耳鼻,见义不见刀。
至厚莫如地,桑田变波涛。
真金不畏火,见此女儿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