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恶(bù è)的意思:
(1).谓不为恶声厉色。《易·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程颐 传:“远小人之道,若以恶声厉色,适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庄威严,使知敬畏。”
(2).不坏;不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凝之 谢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还 谢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释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廼尔?’” 唐 白居易 《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诗:“紫綬相辉应不恶,白鬚同色復何如?” 鲁迅 《野草·死后》:“在手背上触到草席的条纹,觉得这尸衾倒也不恶。”风俗(fēng sú)的意思:指一定地区或群体长期形成的社会习俗和风尚。
南音(nán yīn)的意思:指南方地区的方言音调,也泛指南方的音乐艺术。
俗客(sú kè)的意思:指平民百姓、普通人。
乡风(xiàng fēng)的意思:指乡村的风俗风貌,也指乡村的风气和乡土文化。
异乡(yì xiāng)的意思:指与自己的家乡不同的地方,指外地或外国。
-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释守端的《句》系列之一,虽篇幅简短,却蕴含着深意。诗中表达了一位旅居异乡之人对家乡声音的深切思念。
“异乡风俗客不恶”,开篇即描绘了诗人身处他乡的情景,虽然身处异域,但对当地风俗并未产生反感或排斥,反而可能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适应。这反映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但欲南音来耳边”,紧接着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对家乡声音的渴望。这里的“南音”特指南方的方言或音乐,是诗人故乡的声音特征。在异乡听到这些熟悉的音调,无疑会勾起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与怀旧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比异乡与家乡的差异,展现了人在异乡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态度。语言简洁而意味深长,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