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夜 宿 梅 山 寺 宋 /王 遂 山 寺 逢 晚 秋 ,郊 原 带 雨 余 。禾 收 将 有 耳 ,民 病 化 为 鱼 。阴 沴 何 当 扫 ,兵 氛 苦 未 除 。岂 无 吴 市 隐 ,封 事 至 公 事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封事(fēng shì)的意思:指为了表彰和奖励某人或某事而写的文章或书信。
公车(gōng chē)的意思:公车指的是政府机关或者公共机构使用的车辆。
何当(hé dāng)的意思:何时;什么时候
郊原(jiāo yuán)的意思:指郊外的原野,比喻远离尘嚣,环境幽静。
民病(mín bìng)的意思:指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病态现象,社会的病症。
山寺(shān sì)的意思:山寺是指位于山中的寺庙,也可以用来比喻僻静、幽深的地方。
市隐(shì yǐn)的意思:指城市中的隐蔽之地或隐秘之处。
晚秋(wǎn qiū)的意思:晚秋指秋季的末期,也可比喻事物发展到最后的阶段。
为鱼(wéi yú)的意思:为了鱼而做出牺牲或付出代价
吴市(wú shì)的意思:吴市是指吴地的市场,比喻繁华热闹的市集。
阴沴(yīn lì)的意思:形容事物充满活力,蓬勃发展。
至公(zhì gōng)的意思:指公正、公平、公道。
吴市隐(wú shì yǐn)的意思:指人在市井中隐藏自己的才华、能力或真实面目。
- 翻译
- 在深山寺庙中偶遇晚秋时节,郊外原野还残留着雨后的痕迹。
庄稼即将成熟,稻谷饱满等待收割,但百姓却因困苦如同鱼儿渴望水源。
阴霾何时能扫除,战乱的阴云仍笼罩,人们深受其苦。
难道没有像吴市隐士那样的人,愿意上书朝廷,为百姓解忧?
- 注释
- 山寺:深山中的寺庙。
晚秋:秋季的后期。
郊原:城市周围的田野。
雨馀:雨后。
禾收:庄稼收获。
有耳:饱满、成熟。
民病:百姓困苦。
化为鱼:比喻生活艰难。
阴沴:阴暗不祥的气氛。
兵氛:战争的氛围。
苦未除:痛苦尚未消除。
吴市隐:吴地的隐士,指有才德但隐居的人。
封事:密封的奏章,古代臣民上书的秘密信件。
公车:官府的车马,这里代指朝廷。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后社会动荡的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现象的刻画,抒发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生活的深切向往。
"山寺逢晚秋,郊原带雨馀。" 这两句以静谧的山寺和湿润的郊野作为背景,通过“晚秋”和“带雨”,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又有些许寒意的氛围。
"禾收将有耳,民病化为鱼。" 这两句则表现了战乱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禾收将有耳”暗示农事荒废,而“民病化为鱼”则是对民生疾苦的隐喻,用“病”指代饥饿,用“化为鱼”形象地表达了民众的困境。
"阴沴何当扫,兵氛苦未除。" 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和平到来的期盼以及对战争阴霾未消的忧虑。“阴沴”指的是战乱带来的不祥气氛,而“兵氛”则直接点出了战争的阴影。
"岂无吴市隐,封事至公车。" 最后两句诗人提到“吴市隐”,可能是想象中的一处避世之所,是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而“封事至公车”则表明了即使是私人的小事,也要通过官方的途径才能得到解决,反映出当时社会秩序的混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事相结合的刻画,表现了诗人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