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曹嗣山总河三首·其二》
《赠曹嗣山总河三首·其二》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苍玉与朱斿,高牙上游

巳分周二陕,尽护汉诸侯

龙颡藏弓地,鱼鳞转饷舟。

应还补天手,一解庙堂忧。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补天(bǔ tiān)的意思:补天指的是修补天空,比喻极其伟大的事业或壮举。

二陕(èr shǎn)的意思:指两个人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高牙(gāo yá)的意思:指年龄高、牙齿多,形容人年纪大,牙齿齐全。

还补(hái bǔ)的意思:还补是一个表示补偿、弥补的成语,常用于描述在某种情况下给予对方一种补偿或赔偿的行为。

龙颡(lóng sǎng)的意思:形容人的气度威严,态度庄重。

庙堂(miào táng)的意思:指朝廷、官场,也可以指官僚体制、政治权力的地方。

上游(shàng yóu)的意思:指河流的上游,也可引申为事物的起始阶段或最高层次。

鱼鳞(yú lín)的意思:鱼的鳞片。比喻事物的细小部分。

诸侯(zhū hóu)的意思:指各个分封国的统治者或领袖。

转饷(zhuǎn xiǎng)的意思:转移财物或金钱以逃避责任或问题。

补天手(bǔ tiān shǒu)的意思:指能够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或挽回已经失去的东西的人或事物。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的《赠曹嗣山总河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以“苍玉与朱斿,高牙控上游”开篇,描绘了曹嗣山总河的显赫地位和威严形象。接下来,“巳分周二陕,尽护汉诸侯”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曹嗣山在治理水患、保护地方诸侯方面的重要作用。

“龙颡藏弓地,鱼鳞转饷舟”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曹嗣山比作能藏弓于龙颡的智者,以及能够如鱼鳞般迅速调度粮饷的能手,展现了他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战略眼光。

最后,“应还补天手,一解庙堂忧”表达了对曹嗣山能力的高度赞扬,认为他有能力解决国家的难题,如同补天之手,解除朝廷的忧虑。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高度的赞誉,展现了对曹嗣山治水功绩和领导才能的敬佩之情。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三学士图

三贤品坐一枰棋,日永官閒对紫薇。

好袖玉堂挥翰手,不争胜负是知几。

(0)

沈约宅

饱观明月双溪水,遍倚清风八咏楼。

但见遗踪留婺女,安知故宅在升州。

文章至好虽堪羡,节行全亏亦可羞。

看得齐梁相禅际,只宜称隐不称侯。

(0)

皇帝閤春帖子·其三

迟明鱼钥九门开,警跸声清绕殿雷。

穆穆天颜应有喜,捷书新自北边来。

(0)

秋山

秋山抱奇姿,不肯事妩媚。

犹夫尘外士,飘然有仙气。

霜风肃宇宙,林壤去菑翳。

皮毛剥落尽,玉骨乃挺异。

独存岁寒枝,虬髯倚天翠。

我来一事无,兀兀惟坐对。

挟策咏圣涯,援琴奏流水。

方寸如太虚,物类无点缀。

但欠渊明菊,得酒莫与醉。

赖有坡仙竹,无肉可忘味。

老怀藉陶写,俗好非所嗜。

平生爱山癖,每见如久契。

勿云丘垤如,泰华所眇视。

吾心与境融,小大无异致。

行行陟其巅,天地特一指。

忽动九辨悲,清愁飞海外。

(0)

伐墓松

郁郁乎佳哉,古松茂而秀。

封植难计年,龙鸾相错纠。

天风动清籁,洞庭喧雅奏。

护之珠玉如,期以金石久。

夫何从斧戕,山木岂自寇。

众咻谓宜然,一谔固所否。

梯航方勤远,斩刈或恐复。

众巅已成童,怀璧岂吾有。

欲为狂澜障,无奈铄金口。

几世培梁栋,一朝等薪槱。

壤树其可芟,不觉眦飞溜。

惟思植万本,易新以补旧。

初如牛羊散,渐见蛟虬走。

庶保墓域安,盘错至不朽。

(0)

美人一章寄徐秉国

有美人兮天一方,弭绛节兮撷琼芳。

瑶环瑜珥锵琳琅,修竹萧萧翠袖长。

芝宫芙馆椒为堂,青琐窗户白玉床。

一笑满酌天瓢浆,簸弄骊龙明月光。

欲往从之路茫茫,爱而不见空彷徨。

安得骑麟鞭凤凰,飞霞翩翩高颉颃。

白云缥缈遥相望,凭谁寄取双琼珰。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